留题峡州甘泉寺

轻舟横江来,吊古悲纯孝。

逶迤寻远迹,婉娈见遗貌。

清泉不可挹,涸尽空石窖。

古人飘何之,惟有风竹闹。

行行玩村落,户户悬网罩。

民风坦和平,开户夜无钞。

丛林富笋茹,平野绝虎豹。

嗟哉此乐乡,毋乃姜子教。

形式: 古风 押[效]韵

翻译

轻舟横渡江面而来,凭吊古人深感纯孝的悲伤。
蜿蜒曲折地追寻着他们的遗迹,温柔地看见了他们遗留的容貌。
清澈的泉水无法汲取,干涸后只留下空荡的石窖。
古人的身影飘向何处?只有风竹在喧闹中回响。
漫步村庄,家家户户挂着渔网。
民风淳朴,夜晚开门也不用担心盗贼。
丛林中满是鲜美的竹笋,平原上已无猛虎豹豹。
感叹啊,这是多么快乐的乡村,或许源于姜子牙的教化。

注释

吊古:凭吊古人。
纯孝:极尽孝道。
逶迤:蜿蜒曲折。
遗貌:遗留的容貌。
涸尽:干涸。
风竹:风吹竹林。
悬网:挂着渔网捕鱼。
毋乃:难道、恐怕。
姜子教:指姜子牙的教化思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乡村风光,诗人以轻舟横江的动作开篇,表达了对古人遗迹的追寻与怀念。"吊古悲纯孝"显示出诗人对于古代美德的赞扬之情。接着,"逶迤寻远迹,婉娈见遗貌"则是诗人在自然景观中寻觅历史痕迹,感受到先人的风范。

"清泉不可挹,涸尽空石窖"写出了自然景物的美丽与深邃,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无法捕捉住这些美好事物的无奈。"古人飘何之,惟有风竹闹"则是诗人对历史人物不在的现实表示一种淡然与接受。

接下来的几句:"行行玩村落,户户悬网罩。民风坦和平,开户夜无钞。丛林富笋茹,平野绝虎豹。"展现了一个祥和的乡村生活图景,其中人们安居乐业,没有忧虑,每家每户都在悠闲地捕鱼和网罗小动物,而这个地方又没有猛兽威胁,充满了生机与安全感。

最后一句"嗟哉此乐乡,毋乃姜子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样的美好乡村生活的赞叹,同时也提到了"姜子教",暗示这可能是一个受道家思想影响的地方,人们追求自然、简朴的生活方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乡村风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和谐社会、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对历史文化传承与个人精神追求的一种思考。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夷陵县欧阳永叔至喜堂

夷陵虽小邑,自古控荆吴。

形势今无用,英雄久已无。

谁知有文伯,远谪自王都。

人去年年改,堂倾岁岁扶。

追思犹咎吕,感叹亦怜朱。

旧种孤楠老,新霜一橘枯。

清篇留峡洞,醉墨写邦图。

故老问行客,长官今白须。

著书多念虑,许国灭欢娱。

寄语公知否,还须数倒壶。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息壤诗,并叙

帝息此壤,以藩幽台。有神司之,随取而培。

帝敕下民,无敢或开。惟帝不言,以雷以雨。

惟民知之,幸帝之怒。帝茫不知,谁敢以告。

帝怒不常,下土是震。使民前知,是役于民。

无是坟者,谁取谁干。惟其的之,是以射之。

形式: 四言诗

渚宫

渚宫寂莫依古郢,楚地荒茫非故基。

二王台阁已卤莽,何况远问纵横时。

楚王猎罢击灵鼓,猛士操舟张水嬉。

钓鱼不复数鱼鳖,大鼎千石烹蛟螭。

当时郢人架宫殿,意思绝妙般与倕。

飞楼百尺照湖水,上有燕赵千蛾眉。

临风扬扬意自得,长使宋玉作楚辞。

秦兵西来取钟簴,故宫禾黍秋离离。

千年壮观不可复,今之存者盖已卑。

池空野迥楼阁小,惟有深竹藏狐狸。

台中绛帐谁复见,台下野水浮清漪。

绿窗朱户春昼闭,想见深屋弹朱丝。

腐儒亦解爱声色,何用白首谈孔、姬。

沙泉半涸草堂在,破窗无纸风飔飔。

陈公踪迹最未远,七瑞寥落今何之。

百年人事知几变,直恐荒废成空陂。

谁能为我访遗迹,草间应有湘东碑。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荆州十首(其一)

游人出三峡,楚地尽平川。

北客随南贾,吴樯间蜀船。

江侵平野断,风捲白沙旋。

欲问兴亡意,重城自古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