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易

囚居亦何事,省愆惧安饱。

瞑坐玩《义易》,洗心见微奥。

乃知先天翁,画画有至教。

包蒙戒为寇,童牿事宜早。

蹇蹇匪为节,虩虩未违道。

《遁》四获我心,《蛊》上庸自保。

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

箪瓢有馀乐,此意良匪矫。

幽哉《阳明》麓,可以忘吾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哲学家王守仁的《读易》。王守仁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提出的“心学”对后世影响深远。在这首诗中,王守仁表达了自己在囚居期间对《周易》的深入研读和感悟。

首句“囚居亦何事,省愆惧安饱”,点明了诗人身处囚禁之中的状态,同时表达了反省过错、警惕满足的心态。接着,“瞑坐玩《义易》,洗心见微奥”描绘了诗人静坐研读《周易》,通过这一过程洗涤心灵,发现了深奥的道理。这体现了王守仁对《周易》的深刻理解和推崇。

“乃知先天翁,画画有至教”一句,诗人认为《周易》的创始人伏羲(先天翁)所传授的知识是至高无上的教导。接下来的几句“包蒙戒为寇,童牿事宜早。蹇蹇匪为节,虩虩未违道”则引用了《周易》中的卦辞,阐述了修身养性、预防祸患、遵循自然之道的重要性。

“《遁》四获我心,《蛊》上庸自保”进一步说明了诗人通过研读《周易》获得了内心的平静与自我保护的能力。最后,“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箪瓢有馀乐,此意良匪矫”表达了诗人面对广阔天地,即使生活简朴,也能从中找到乐趣和满足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精神追求的重视。

“幽哉《阳明》麓,可以忘吾老”则以《阳明》麓(可能是指王守仁晚年居住的地方)为喻,表达了诗人希望在宁静之地度过余生的愿望,同时也暗示了他对《周易》智慧的深深依恋和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王守仁在困境中通过研读《周易》获得的精神慰藉和人生智慧,体现了其心学思想的核心——通过内心修养达到与宇宙和谐共处的境界。

收录诗词(564)

王守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字:伯安
  • 号:阳明
  • 生卒年: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相关古诗词

岁暮

兀坐经旬成木石,忽惊岁暮还思乡。

高檐白日不到地,深夜黠鼠时登床。

峰头霁雪开草阁,瀑下古松閒石房。

溪鹤洞猿尔无恙,春江归棹吾相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见月

屋罅见明月,还见地上霜。

客子夜中起,旁皇涕沾裳。

匪为严霜苦,悲此明月光。

月光如流水,徘徊照高堂。

胡为此幽室,奄忽逾飞扬?

逝者不可及,来者犹可望。

盈虚有天运,叹息何能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天涯

天涯岁暮冰霜结,永巷人稀罔象游。

长夜星辰瞻阁道,晓天钟鼓隔云楼。

思家有泪仍多病,报主无能合远投。

留得升平双眼在,且应蓑笠卧沧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屋罅月

幽室不知年,夜长昼苦短。

但见屋罅月,清光自亏满。

佳人宴清夜,繁丝激哀管。

朱阁出浮云,高歌正凄婉。

宁知幽室妇,中夜独愁叹。

良人事游侠,经岁去不返。

来归在何时,年华忽将晚。

萧条念宗祀,泪下长如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