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中秋夕

流火遵西陆,新秋届在兹。

群英罢趋谒,夕漏滴多时。

肃肃繁露降,飘飘凉风吹。

兰蕤翳金井,梧叶下彤墀。

徙倚待清问,张灯照薄帷。

六经浩茫海,悠悠遗所思。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的宁静与深邃,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季节更迭的自然景象和内心情感的波动。

首句“流火遵西陆,新秋届在兹”点明了时节变换,夏日的余晖逐渐消逝,秋天悄然降临。接下来,“群英罢趋谒,夕漏滴多时”,描述了夜晚的宁静,仿佛一切喧嚣都已退去,时间在滴答的钟声中缓缓流逝。

“肃肃繁露降,飘飘凉风吹”两句,通过露珠与微风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而略带凉意的秋夜氛围。“兰蕤翳金井,梧叶下彤墀”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美丽,金色的井口被兰花遮掩,梧桐树叶在红色的台阶上轻轻飘落,画面生动而富有诗意。

“徙倚待清问,张灯照薄帷”表达了诗人等待与期待的心情,他静静地站立,等待着某种清晰的启示或对话,同时,一盏灯照亮了轻薄的帷幕,增添了一丝温暖与希望。

最后,“六经浩茫海,悠悠遗所思”将思考引向更深层次,六经(儒家经典)如同广阔的海洋,让人思绪万千,难以自拔。这不仅是对知识的渴望,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探索与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中秋之夜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生命、宇宙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533)

汪广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朝初年宰相,重臣。汉族。元末进士出身,通经能文,尤工诗,善隶书。朱元璋称赞其“处理机要,屡献忠谋”,将他比作张良、诸葛亮。年少时跟随太祖朱元璋起义反元,被朱元璋聘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受命参与常遇春军务。明朝建立后,先后担任山东行省、陕西参政、中书省左丞、广东行省参政、右丞相职务。受封忠勤伯。洪武十二年(1379年),因受胡惟庸毒死刘基案牵连,被朱元璋赐死。著有《凤池吟稿》、《淮南朝宗先生凤池吟稿》。《明诗综》收其诗三十一首

  • 字:朝宗
  • 籍贯:江苏高邮
  • 生卒年:? ~1379

相关古诗词

奉简两司诸公

夙昔被宠遇,寝兴恒不遑。

况膺喉舌司,宁不怀慨慷。

鸡鸣奋臂起,颠倒揽衣裳。

谟谋虑未周,咨询患未详。

兴言策我马,载月冒严霜。

于以思补报,于以思赞襄。

顾瞻银台门,众星罗耿光。

长松结翠盖,叠阁峙鸾翔。

皇皇多士集,孰不希令望。

如麟瑞郊薮,如凤出朝阳。

舒徐大廷下,珂佩锵琳琅。

谠论备原委,亹亹各有章。

方兹励图治,昭哉崇俊良。

弥纶贵有道,惭愧非我长。

忧与事交至,惕然热中肠。

展也古君子,示我以周行。

一言勤在公,载言歆对扬。

声教由此宣,风气由此张。

用是慎黾勉,稽首终激昂。

勿为甘素飧,中心徒永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用王璛登山诗韵

层台凌空青,盘距亦非隘。

偶兹寄玄想,高朗足所快。

繁条翳青阴,双林俨相带。

灵鳌峙云中,疏钟起天外。

于以干景精,于以聆梵呗。

焉知澒洞间,适与意相会。

在在山之阳,凝飔振行旆。

月出湖水明,云澄楚山碧。

凉飙动地来,苍茫思何极。

遐哉金银阙,台构越千尺。

彤霞湛昭回,白羽仰飞历。

重游感迟莫,胜赏谐今昔。

云胡穹壤中,而为物所役。

眷兹澹夷犹,得酒聊自适。

形式: 古风

习静斋为镏秀才赋

蜂蚁竟喧杂,营营胡为生。

兰苕媚景光,靡靡安足荣。

若人达至理,冲然弥自贞。

汎览頫仰间,端居念虑清。

终然得所适,放歌南山行。

南山佳游遨,亦足畅幽情。

凉风吹衣裳,流泉濯冠缨。

乐哉忘岁年,焉知外物婴。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送参政蔡思贤奉使西蜀

酌君白玉杯,赠君黄金鞭。

君当远行迈,听我歌短篇。

维蜀控西土,相去何绵绵。

铜梁倚白日,巫峡横青天。

周原开沃壤,万壑成奔川。

文翁昔领校,风俗为之迁。

武侯继秉国,纲纪乃秩然。

由来蜀故老,念之如在焉。

君今肃将命,礼义重所专。

冠盖宛相远,照耀江之边。

澄江上新鲤,碧树当离筵。

君行壮远别,慷慨薄云烟。

兹事信足美,高谊良可宣。

聊因写馀兴,浩歌秋风前。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