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太皇太后高氏挽词二首(其二)

却狄安诸夏,先王社稷臣。

固应祠百世,何止活千人。

定策天知我,忘家帝念亲。

万方何以报,得疾为勤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苏轼所作,名为《大行太皇太后高氏挽词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对先王先后的尊崇和怀念之情,以及对国家社稷的忠诚与责任感。

“却狄安诸夏,先王社稷臣。”这里的“狄”指的是边疆地区,狄人即是居住在我国古代北方边境的一种族群。诗人表达了希望能够平定边疆之乱,保障中原(诸夏)安宁,而先王社稷则象征着国家的根本和人民的福祉。作为臣子,诗人自视为守护这些根本的忠诚者。

“固应祠百世,何止活千人。”这两句表达了对祖先崇拜与祭祀的重要性,以及这种传统行为应该持续数百年而不仅限于眼前能够救助的千人。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历史传承的重视。

“定策天知我,忘家帝念亲。”这两句则流露出诗人的忠诚与牺牲精神。“定策”意指决心,而“天知我”则表明诗人的行为和决心是被上天所了解的。同时,“忘家帝念亲”则表达了诗人为了国家和皇室的利益而忘记个人家庭的牺牲之情。

最后两句“万方何以报,得疾为勤民。”这里诗人在思考如何才能回报天地与百姓的恩惠,而自己的身体健康(得疾)则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即使牺牲自己的健康也要尽力而为之。

整首诗通过对先王社稷的崇拜,以及个人忠诚和牺牲精神的表达,展示了诗人深厚的历史责任感与个人道德情操。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赠王觏

何人生得宁馨子,今夜初逢掣笔郎。

莫怪围棋忘瓜葛,已能作赋继《灵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东府雨中别子由

庭下梧桐树,三年三见汝。

前年适汝阴,见汝鸣秋雨。

去年秋雨时,我自广陵归。

今年中山去,白首归无期。

客去莫叹息,主人亦是客。

对床定悠悠,夜雨空萧瑟。

起折梧桐枝,赠汝千里行。

归来知健否,莫忘此时情。

形式: 古风

谢运使仲适座上送王敏仲北使

冲风振河朔,飞雾失太行。

相逢不相识,下马须眉黄。

洗眼忽惊笑,见此玉节郎。

喜有贤主人,共惜残烛光。

聚散一梦中,人北雁南翔。

吾生如寄耳,送老天一方。

幸子遇明主,陈经入西厢。

归期不可缓,倚相宜在旁。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和钱穆父送别并求顿递酒

联镳接武两长身,鹓鹭行中笑语亲。

九子羡君门户壮,八州怜我往来频。

伫闻东府开宾阁,便乞西湖洗塞尘。

更向青齐觅消息,要知从事是何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