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泊江口

郡城朝解缆,江岸暮依村。

二女竹上泪,孤臣水底魂。

双双归蜇燕,一一叫群猿。

回首那闻语,空看别袖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早晨离开郡城码头,傍晚时分靠岸小村。
两个女子在竹林哭泣,孤独的臣子心如水底魂。
双燕归来巢中栖,群猿逐一发出哀鸣。
回望却听不见言语,只能空望着离别的衣袖翻飞。

注释

郡城:指古代行政区划中的郡所在地。
解缆:解开缆绳,准备启程。
暮:傍晚。
二女:可能指两位女子,也可能象征某种情感或情境。
竹上泪:在竹林中哭泣,可能暗示悲伤的环境。
孤臣:孤独的臣子,可能指诗人自己或某位遭遇困境的官员。
归蜇燕:春天归来筑巢的燕子。
叫群猿:猿猴的叫声,常用来表达哀伤或呼唤。
回首:回头望去。
闻语:听见话语。
别袖:离别时挥动的手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之情和独自夜宿的寂寞。诗人在船上,随着晨光渐渐解开缆绳,准备启程,而暮色时分则依傍江岸的村庄。在这里,“二女竹上泪”可能是指某种离别的情感,而“孤臣水底魂”则更深化了这种凄凉之情。诗中通过对比鲜明的事物,如归巢的蜇燕和叫声猿猴,来强调夜晚的静谧与人物内心的寂寞。

"回首那闻语,空看别袖翻"一句,更是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某些话语或情感的追忆,但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的衣袖飘动,无从追寻。这里所谓的“那闻语”,可能是指那些已逝去的情谊或承诺,而诗人只能在寂静的夜晚中,通过这种回首往事来慰藉自己。

整体而言,这是一首充满了怀旧和孤独感的诗作。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展现了一种深切的情感体验。

收录诗词(424)

韩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籍贯: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
  • 生卒年:768~824

相关古诗词

梁国惠康公主挽歌二首(其一)

定谥芳声远,移封大国新。

巽宫尊长女,台室属良人。

河汉重泉夜,梧桐半树春。

龙轜非厌翟,还辗禁城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梁国惠康公主挽歌二首(其二)

秦地吹箫女,湘波鼓瑟妃。

佩兰初应梦,奔月竟沦辉。

夫族迎魂去,宫官会葬归。

从今沁园草,无复更芳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寒食直归遇雨

寒食时看度,春游事已违。

风光连日直,阴雨半朝归。

不见红毬上,那论綵索飞。

惟将新赐火,向曙著朝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游城南十六首(其十)题韦氏庄

昔者谁能比,今来事不同。

寂寥青草曲,散漫白榆风。

架倒藤全落,篱崩竹半空。

宁须惆怅立,翻覆本无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