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宴两相及礼官丽正殿学士探得风字

乾道运无穷,恒将人代工。

阴阳调历象,礼乐报玄穹。

介胄清荒外,衣冠佐域中。

言谈延国辅,词赋引文雄。

野霁伊川绿,郊明巩树红。

冕旒多暇景,诗酒会春风。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翻译

乾道运行无尽,始终伴随人间劳作。
阴阳和谐,遵循天象规律,礼仪音乐回报深远苍穹。
将士守卫边疆,文人士大夫辅佐中央。
言辞交谈中延揽国家重臣,诗词歌赋引来文才豪雄。
野外雨过天晴,伊水泛绿,郊野明亮,巩树映照出红色。
皇冠上的珠宝繁多,映照出闲暇时光,诗酒相伴,沐浴春光。

注释

乾道:指自然法则或天道。
无穷:无尽。
恒:总是。
人代工:人类的劳作。
阴阳:中国古代哲学概念,代表对立统一。
历象:天象。
礼乐:礼仪和音乐。
玄穹:天空、宇宙。
介胄:铠甲。
清荒外:边疆荒野。
衣冠:士大夫的服饰。
佐域中:辅佐中央。
国辅:国家辅佐者。
文雄:文学大家。
伊川:古代地名,今河南伊河。
绿:绿色。
郊明:郊野明亮。
巩树:巩县的树木。
红:红色。
冕旒:古代帝王的皇冠。
暇景:闲暇时光。
诗酒:饮酒作诗。
春风:春天的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宴会的盛景,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乾道运无穷”一句,点出了天地运行不息、自然规律永恒的主题,也是整首诗的基调。紧接着,“恒将人代工”,则意味着人类活动是在自然法则之下进行的人文创造和劳作。

“阴阳调历象”、“礼乐报玄穹”两句,通过阴阳交替和历法的运转来衬托出诗人对于宇宙秩序与文化传承的尊重。这里,“玄穹”指的是广大无垠的天空,也暗示着文化艺术的深邃。

“介胄清荒外,衣冠佐域中”两句,则转向了宴会的场景,描绘了一幅边塞与都城并存、军事与文治相辅相成的画面。“介胄”、“衣冠”分别象征着武装和文官的不同角色,而“清荒外”则可能指的是边疆的辽阔。

“言谈延国辅,词赋引文雄”一句中,“言谈”、“词赋”都是文化艺术交流的表现方式,这里强调了文学艺术对于国家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持作用。

接下来的“野霁伊川绿,郊明巩树红”则是对春日自然景色的一种描写。“野霁”指的是春雨后的湿润景象,“郊明”则可能是指郊区的光照明媚。

最后,“冕旒多暇景,诗酒会春风”一句,则是在这样的美好时节中,人们聚首饮宴,以诗酒欢乐,共享春天的清新气息。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其精致的语言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审美空间,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有对于人文精神的追求与颂扬。

收录诗词(74)

李隆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亦称唐明皇,公元685年出生在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侫臣,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

  • 生卒年: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

相关古诗词

送张说巡边

端拱复垂裳,长怀御远方。

股肱申教义,戈剑靖要荒。

命将绥边服,雄图出庙堂。

三台入武帐,八座起文昌。

宝胄匡韩主,华宗辅汉王。

茂先惭博物,平子谢文章。

尽节恢时佐,输诚禦寇场。

三军临朔野,驷马即戎行。

鼓吹威夷狄,旌轩溢洛阳。

云台先著美,今日更贻芳。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首夏花萼楼观群臣宴宁王山亭回楼下又申之以赏乐赋诗

今年通闰月,入夏展春辉。

楼下风光晚,城隅宴赏归。

九歌扬政要,六舞散朝衣。

天喜时相合,人和事不违。

礼中推意厚,乐处感心微。

别赏阳台乐,前旬暮雨飞。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途经华岳

饬驾去京邑,鸣鸾指洛川。

循途经太华,回跸暂周旋。

翠崿留斜影,悬岩冒夕烟。

四方皆石壁,五位配金天。

彷佛看高掌,依稀听子先。

终当铭岁月,从此记灵仙。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喜雪

日观卜先征,时巡顺物情。

风行未备礼,云密遽飘霙。

委树寒花发,萦空落絮轻。

朝如玉已会,庭似月犹明。

既睹肤先合,还欣尺有盈。登封何以报?

因此谢功成。

形式: 排律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