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和吴正仲赤目见寄

寻常不病眼,青白看人多。

暂见朱成碧,难逢扁与和。

金篦旧说在,诃子古方磨。

我自苦风痹,思君那得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平时眼睛很少生病,看人都是青白色。
偶尔见到红色会误以为绿色,难得遇到扁鹊和华佗这样的名医。
据说金篦这种工具曾用于治疗,古方中也提到诃子的药用。
我自身深受风寒湿痹之苦,想念你又怎能度过这病痛折磨。

注释

寻常:平常,普通。
病眼:眼疾。
朱:红色。
碧:绿色。
扁与和:扁鹊和华佗,古代著名的医生。
金篦:古代眼科手术工具。
诃子:一种植物果实,有药用价值。
苦风痹:指风寒湿痹,中医病症。
思君:想念你。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依韵和吴正仲赤目见寄》,主要描绘了诗人观察到眼睛颜色变化的独特感受以及对友人健康的关切。首句“寻常不病眼,青白看人多”写出了诗人平日视力正常,能清晰地看到他人眼中青白分明。然而,接下来的“暂见朱成碧,难逢扁与和”则暗示了眼前出现了视觉错乱,红色和绿色混淆,扁鹊和和氏璧这样的典故被用来形容罕见的眼疾,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赤目(眼红)症状的忧虑。

“金篦旧说在,诃子古方磨”引用了古代治疗眼疾的方法,暗示了对传统医疗手段的信任,同时也透露出对友人病情的期待。最后两句“我自苦风痹,思君那得过”,诗人以自身患有风痹(风湿病)为喻,表达了对友人病情的深深挂念,感叹自己无法亲身去照顾,只能通过诗篇传达关怀。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个人的体验和想象,展现了对友人健康的深切关注。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依韵和吴正仲闻重梅已开见招

难开密叶不因寒,谁剪鹅儿短羽攒。

犹是去年惊目艳,不知从此几人观。

重重好蕊重重惜,日日攀枝日日残。

我为病衰方止酒,愿携茶具作清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次韵和吴仲庶苗蔡二君村墅闲居

闻说江南庾子山,卜居泉石爱孱颜。

古来得丧何须问,世上荣枯只等闲。

高阙浮云徒有恋,夕阳飞鸟亦知还。

予贫不及三君子,老愧朝绅进退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依韵和吴冲卿新葺南斋

移病新秋厌直庐,自将僮仆治前除。

已栽楚客江边草,不学严陵濑上鱼。

红穗拂栏何茜粲,绿丛无水亦萧疏。

从今有月君须饮,况与朋亲共舍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依韵和宋中道观八月二十八日车驾朝谒景灵宫

都人夹望禁槐傍,阊阖初开旭日光。

彫玉翠鞍牵騕袅,盘龙朱辇烂文章。

焚香閟殿开严帐,汲水寒沟洒广庄。

一见天颜万人喜,却回宫禁乐声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