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愁愁又至,愁至事难忘。

夜坐心中火,朝为鬓上霜。

不经公子梦,偏入旅人肠。

借问高轩客,何乡是醉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想避开忧愁但忧愁又随之而来,一旦愁苦降临就令人难以忘怀。
夜晚愁苦煎熬如同心中燃烧的火焰,早晨则忧伤如霜一般落在两鬓。
不曾出现在富贵人家的梦中,却偏偏钻进了旅人的心头。
请问那些居高位的贵客,哪里才是忘忧的醉乡?

注释

避:逃避。
愁:忧愁。
至:到来。
夜坐:夜晚坐着思绪纷飞。
鬓上霜:两鬓的白发,象征年老或忧愁。
公子:富贵人家的子弟。
旅人:旅行在外的人。
高轩客:地位高贵的宾客。
何乡:哪个地方。
醉乡:借酒消愁的地方,比喻忘忧之处。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无尽愁绪和记忆,情感深沉而丰富。开篇"避愁愁又至,愁至事难忘"两句,直接抒发了内心的忧愁如影随形,不易摆脱,这种情感积淀已久,成为诗人心头的一块重负。

接着"夜坐心中火,朝为鬓上霜"用鲜明对比的手法,描绘出夜以继日的忧愁之深,如同内心燃烧着的烈火,而外表却是早晨凛冽的霜寒。这不仅形象地展示了诗人内心的煎熬,也暗示了一种压抑与孤独。

"不经公子梦,偏入旅人肠"则转向梦境,表明这种愁绪甚至渗透到了梦中,但却不是那些享乐者所能理解或感同身受的,而是特属于漂泊异乡之人的苦楚。这两句以独特的视角,深化了愁绪主题。

最后"借问高轩客,何乡是醉乡"则是一种超脱现实寻找慰藉的表现。诗人通过询问行者,似乎在寻求一种精神上的避风港或心灵的栖息之地,尽管这可能只是暂时的逃避,但也显示了诗人渴望解脱和安宁的心境。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深刻,情感真挚而丰富,是一首描写愁绪与自我超脱的小品。

收录诗词(374)

韦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 字:端己
  • 籍贯: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
  • 生卒年:约836年- 约910年

相关古诗词

新正日商南道中作寄李明府

相看又见岁华新,依旧杨朱拭泪巾。

踏雪偶因寻戴客,论文还比聚星人。

嵩山不改千年色,洛邑长生一路尘。

今日与君同避世,却怜无事是家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睹军回戈

关中群盗已心离,关外犹闻羽檄飞。

御苑绿莎嘶战马,禁城寒月捣征衣。

漫教韩信兵涂地,不及刘琨啸解围。

昨日屯军还夜遁,满车空载洛神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遣兴

如幻如泡世,多愁多病身。

乱来知酒圣,贫去觉钱神。

异国清明节,空江寂寞春。

声声林上鸟,唤我北归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鄜州留别张员外

江南相送君山下,塞北相逢朔漠中。

三楚故人皆是梦,十年陈事只如风。

莫言身世他时异,且喜琴尊数日同。

惆怅却愁明日别,马嘶山店雨濛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