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惧庵先生定山石

乾坤何物非鸿造,奇妙极为千古好。

惧庵天挺观物豪,老脚溪山无不造。

定山此石绝奇古,地秘天藏得深奥。

万形吐露总天机,呈怪争雄各轩闹。

回身菌缩龙屈蟠,仰首狞狰虎蹲啸。

鸿濛自判各付与,高者巉空下深潦。

流形彼此固已安,谁复欢忻与悲悼。

世人剑首吹吷然,浑沌那知有真窍。

惧庵览此万丈奇,抚掌阴阳叫真妙。

笑拈水火土一挥,天地精灵愈辉耀。

雨风雷露交相形,日月星辰炫高照。

庖羲画里春熙熙,皇极眼中天浩浩。

纵观万古我何人,也一掀髯与公笑。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庄昶创作,名为《和惧庵先生定山石》。诗中以定山之石为载体,描绘了自然界的奇妙与壮丽,通过石上各种形态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天地万物的生机与和谐。

诗的开篇即以“乾坤何物非鸿造”起笔,表达了对自然界万物的赞叹,认为天地间的一切都是大自然精心创造的杰作。接下来,“奇妙极为千古好”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创造的奇妙与美好。随后,诗人引入了“惧庵天挺观物豪”,点出了“惧庵”这一人物,他以独特的视角观察万物,展现出一种豪迈的气概。

“老脚溪山无不造”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惧庵先生足迹遍布山水之间,对自然界的探索无处不在。接着,诗人具体描述了定山之石上的各种形态,如“回身菌缩龙屈蟠,仰首狞狰虎蹲啸”,这些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石上形态的多样性和生命力。

“鸿濛自判各付与,高者巉空下深潦”则进一步阐述了自然界的平衡与和谐,无论是高耸入云的山峰还是深邃的溪流,都是自然秩序的一部分。诗人接着提到,尽管万物各安其位,但又有谁能真正感受到其中的喜怒哀乐呢?

“世人剑首吹吷然,浑沌那知有真窍”这一句,诗人通过对比,指出人们往往只关注表面现象,而忽视了自然界的深层奥秘。接着,诗人转向自己,表示在看到这万丈奇石后,不禁感叹于自然界的神奇,并以“笑拈水火土一挥,天地精灵愈辉耀”表达了自己的感悟,认为自然界的元素(水、火、土)在天地间相互作用,展现出更加耀眼的光辉。

最后,“雨风雷露交相形,日月星辰炫高照”描绘了自然界的动态之美,雨、风、雷、露、日、月、星、辰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世界。诗人引用了古代神话中的“庖羲画里春熙熙,皇极眼中天浩浩”,将自然界的景象与古代文明的智慧联系起来,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美的理解。

“纵观万古我何人,也一掀髯与公笑”则是诗人对自己身份的谦逊表达,同时也表达了与惧庵先生共享这份自然之美的喜悦之情。整首诗通过对定山之石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丰富的形态与生命力,以及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赞美。

收录诗词(1075)

庄昶(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通伯先生山水画

乾坤万物吾一体,此意人间几山水。

平生画者知未知,一幅烟云春万里。

苍然蔚然神莫涯,动者植者妙何拟。

平溪欲静苍天留,白云忽散青山起。

世人看尽只是画,眼底谁能会斯理。

惧庵天挺观物豪,天地斯人能有几。

鸢飞鱼跃忽满前,正契吾心妙斯旨。

三十六宫遍挂之,一日一宫春煦煦。

明月天心舞邵雍,春草庭前梦周子。

先生不鄙痴老翁,持向定山拈一语。

老翁高坐溪云亭,春在千岩正红紫。

笑将此画聊捲之,更与先生看真此。

形式: 古风

泉山为新安吴以魁作

结吾庐兮山麓,濯吾足兮泉央。

邈斯人兮何为,随吾道兮行藏。

知圣人兮在上,慕洗耳兮虞唐。

泉有鱼兮活活,山有木兮苍苍。

慨箕颍兮不见,聊自适兮徜徉。

如有我兮梦卜,胡斯世兮敢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松石歌为周礼作

老翁梦携东海来,袖中犹带鸿濛胎。

天蓬亭下一点缀,歘然散作三蓬莱。

中峰耸拔极天巧,旁有三峰更奇峭。

苏家父子俱下风,勾曲三茅犹老草。

层峦起伏意不穷,更从奇处著两松。

云烟几笔天几峰,天然李白金芙蓉。

老翁此手无他妙,能将松石供谈笑。

王维马远绝古今,老笔虽工犹未到。

老翁老翁须天生,前身只是松石精。

呵呵一醉白云里,笑将松石呼翁名。

老翁谓我假松石,但呼周礼名自实。

呜呼老翁言最直,乾坤梦幻人岂识。

狂夫此语休过劈,老翁作山假与真,我且向翁深一揖。

形式: 古风

祈晴有感为滁阳曾太守作

阴阳升降真何如,正蒙欲著吾无书。

胸中不饱龙眠马,老夫敢望张横渠。

环滁太守温如玉,古人黄宪今张黻。

祈晴大手西台文,千古为公刚一读。

空山破屋县青灯,天地至诚当果灵。

程氏遗书蠹鱼里,呼儿夜半寻金縢。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