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斋以旧作题渊明归来图诗见赠依韵奉和

公归岂为三径松,取节荆轲雠祖龙。

平生大义要其终,遁身甘混田舍翁,肯随一世皆尚同。

言言易水诗见志,抚卷陡觉辞深雄,谁知笔补造化工。

寓怀曲糵匪轹醉,孤忠耿耿蟠心胸。

纡辔几许尘埃中,柴桑不与车马通。

八表同昏雨濛濛,皦日行天西复东。

当年荣木随时穷,黄花今犹傲秋风。

拜公遗像读公传,眼高千载为之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潘从大对友人疏斋所绘《渊明归来图》的题诗,表达了对陶渊明高尚人格和隐逸精神的敬仰。首句“公归岂为三径松”,暗示渊明归隐并非只为田园生活,而是有深远的政治抱负。次句“取节荆轲雠祖龙”借荆轲刺秦之事,赞扬渊明的壮志豪情。接着,“平生大义要其终”强调渊明一生坚守道义,即使退隐也保持了高尚品格。

“遁身甘混田舍翁”描绘他甘愿做一名普通农夫,不随流俗。“肯随一世皆尚同”则表达了他对世俗趋炎附势的批判。诗人通过“言言易水诗见志”提及渊明的《咏史》诗,赞美其言辞深沉而雄浑,如笔墨般弥补了世间的不足。

“寓怀曲糵匪轹醉”将渊明的忠诚比作酿酒,虽在尘世中遭受磨砺,但其忠贞之心如酒香浓郁。“柴桑不与车马通”暗指他远离官场,清贫自守。后两句“八表同昏雨濛濛,皦日行天西复东”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世事变迁,而渊明的精神如皎洁的太阳,永恒不变。

最后,“当年荣木随时穷,黄花今犹傲秋风”以季节更替比喻人生无常,但渊明的高洁品格如同秋风中的菊花,依然傲然独立。结尾“拜公遗像读公传,眼高千载为之空”表达了对渊明的深深敬仰,认为他的精神超越了时空,令人景仰。整首诗情感真挚,对陶渊明的评价深入骨髓。

收录诗词(5)

潘从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疏斋用前韵记响山之游依韵奉答

空山在昔森万松,两贤曾此登虬龙。

流风馀韵无时终,我来寒栖鬓成翁,人生出处何心同。

梦破邯郸几富贵,战退蛮触相长雄,静定要与山争功。

绣衣光华照岩壑,豁然纳我云梦胸。

群峰飞翠匏樽中,仙源还□渔舟通。

须臾烟霏散空濛,楼观隐约孤城东。

感慨千古思无穷,啸歌抵掌生英风。

黄金易求此乐少,野人何计箪瓢空。

形式: 古风

谢人惠鱼米

读书干禄不医贫,馔厌寒菹甑欲尘。

自笑凄凉弹铗客,欣逢慷慨指囷人。

江南缩项鲜堪鲙,浙右长腰色胜银。

盂饭杯羹饱扪腹,鬓迈岁事又从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为被虏妇作(其四)

鹁鸪鸪,鹁鸪鸪,帐房遍野相喧呼。

阿姊含羞对阿妹,大嫂挥泪看小姑。

一家不幸俱被虏,犹幸同处为妻孥。

愿言相怜莫相妒,这个不是亲丈夫。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为被虏妇作(其二)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家在浙江东畔住。

离家一程远一程,饮食不同言语异。

今之眷聚昔寇仇,开口强笑心怀忧。

家乡欲归归未得,不如狐死犹首丘。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