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又一首(其一)

萧萧两鬓吹华发,老眼全昏。徙倚衡门。

岁晚寒消涧水痕。含情更觉沧洲远,欲语谁论。

窈窕孤村。细雨梅花只断魂。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翻译

萧瑟的风中吹落我斑白的双鬓,双眼已昏花。我在简陋的门前徘徊。
寒冬已过,山涧的水迹也消退了。满怀情感更觉远离尘世,想找人倾诉却无处可寻。
在那幽深的孤独村庄,细雨中的梅花令我心碎断肠。

注释

萧萧:形容风声或草木摇曳的声音。
华发:斑白的头发,指年老。
徙倚:徘徊,走来走去。
衡门:简陋的门,代指简陋的居所。
寒消:寒冷消退。
沧洲:古代指水边的隐士居所,这里指远离尘世的地方。
欲语:想要说话。
谁论:无人可以讨论,无人倾听。
窈窕:幽深的样子,形容村庄隐蔽。
孤村:孤立的村庄。
断魂:形容极度悲伤或思念。

鉴赏

这首《采桑子·又一首(其一)》是宋代词人韩淲的作品。从诗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词人晚年的心境。"萧萧两鬓吹华发"描绘了词人两鬓斑白,风华不再的形象,流露出岁月无情的感慨。"老眼全昏"则进一步刻画出他视力衰退,看不清远方的苍茫之感。

"徙倚衡门"写词人独自在门前徘徊,显示出他的孤独和无所事事,"岁晚寒消涧水痕"则暗示着时光流逝,冬季将尽,涧水痕迹渐消,暗寓人生如流水,岁月匆匆。

"含情更觉沧洲远"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情感深沉,对远离尘世的隐居生活有着向往,但又无人可与之倾诉。"欲语谁论"道出了内心的孤寂和无奈。

最后两句"窈窕孤村,细雨梅花只断魂"以景结情,通过细雨中的梅花,渲染出一种凄清、冷寂的氛围,词人仿佛与梅花同病相怜,只余下深深的哀愁和无尽的思念。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意境凄美,展现了词人晚年孤独而怀旧的情怀。

收录诗词(2817)

韩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子仲,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 字:仲止
  • 号:涧泉
  • 生卒年:biāo)(1159—1224

相关古诗词

采桑子(其二)十四日

华灯自是年年好,月淡烟空。依旧东风。

箫鼓吹香醉脸融。谢他诗侣还相觅,雨迹云踪。

不分情浓。柳浅梅深鬓影松。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青玉案.西湖路

苏公堤上西湖路。柳外跃、青骢去。

多少韶华惊暗度。

南山游遍,北山归后,总是题诗处。

如今老矣伤春暮。泽畔行吟漫寻句。

落拓情怀空自许。

小园芳草,短篱修竹,点点飞花雨。

形式: 词牌: 青玉案

临江仙.和答昌甫见寄生朝

满眼春生梅柳意,山居清听风泉。

又因初度说今年。华颠相望处,新曲忽来前。

自笑一周闲甲子,何为佞佛贪仙。

如翁辈行敢随肩。徒知言语妙,欢喜向谁传。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闺怨

脆管繁弦无觅处,小楼空掩遥山。

柳丝直下曲阑干。海棠红欲褪,玉钏怯春衫。

殢酒不成芳信断,社寒新燕呢喃。

雕盘慵整宝香残。绮疏明薄暮,帘外雨潺潺。

形式: 词牌: 临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