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步屧穷幽讨,扶筇上碧尖。
山高秋易瘦,瀑小雨方添。
寺老僧单少,潭深庙祀严。
平生丘壑志,爱此结茅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必复所作的《响应寺》,描绘了诗人独自漫步山林,攀登山峰的过程。首句“步屧穷幽讨”展现了诗人深入探寻幽静山径的决心,而“扶筇上碧尖”则写出他借助竹杖攀登险峻的画面。接着,“山高秋易瘦”描绘了秋天山景的清瘦风貌,而“瀑小雨方添”则暗示了雨后瀑布水量增加的动态。
诗中提到的“寺老僧单少”,反映出寺庙的古老和僧侣人数不多,但“潭深庙祀严”则体现了人们对神灵的敬畏之情。最后两句“平生丘壑志,爱此结茅檐”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生活的热爱,以及在此处建茅屋隐居的愿望,体现了其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人生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寺的环境和诗人的心境,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禅意。
不详
溪山晴色妍,桃李春意剩。
野服乌角巾,郊游偶乘兴。
同行皆好宾,乐此境物胜。
古寺临清潭,鸣泉落危磴。
孤亭上云雨,木末渺难认。
林深行渐迷,谷虚语相应。
阴壑号悲风,悬萝碍飞镫。
扫花坐寒石,意与幽事称。
崖巅记曾游,藓湿墨痕凝。
登高浩怀古,岁月如堕甑。
百年几朝昏,今昔一长凭。
道人苦将迎,颇亦厌车乘。
他时营菟裘,隙地傥可赠。
举杯酌山灵,兹语为我證。
偶贪禅宇静,襆被到深林。
夜榻僧同话,寒檐客自吟。
窗明疑积雪,树黑怪常阴。
犹恨匆匆出,丁宁约重寻。
容易成离索,临分重忍言。
夜船杨柳岸,晓枕荻花村。
山雨断云脚,溪风生浪痕。
悬知自公退,怀抱欠同论。
篝灯读易听更残,微雨萧萧独闭关。
治世岂无谋可献,书生从古命多寒。
数茎须为忧时白,一点心犹报国丹。
未肯轩裳便尘土,此身翻恐误儒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