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名为《答殿卿潞河旅次见忆之作》。诗中描绘了诗人作为被放逐之臣,在长安重逢春天时的复杂心情。诗人在异乡饮酒,怀念故友,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追忆与对友情的深切思念。
首句“十载萧条作逐臣”,描述了诗人十年来的流离失所,被放逐在外的孤独与凄凉。接着,“长安明日更逢春”一句,虽然表面上写的是春天的到来,实际上暗含着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那能不醉新丰酒”,诗人借酒浇愁,以酒寄托对新丰(古代地名,此处泛指故乡或朋友相聚之地)的思念之情。这里的“醉”不仅仅是身体上的醉酒,更是心灵上的沉醉与沉浸,是对过往美好记忆的回味与留恋。
最后一句“且自江湖忆故人”,则直接表达了诗人身处江湖(即远离朝廷的官场,泛指漂泊的生活状态),心中却始终不忘故人的情谊。这句话既是对友情的深情呼唤,也是对自己孤独处境的无奈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变迁时的复杂情感,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与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