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和精神境界。"九霄无诏下,何事近清尘"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争的超脱,九霄指的是高远的仙境,没有尘世的烦扰。"宅带松萝僻,日唯猿鸟亲"则是说居所隐蔽,只有松树和野兽为伴,表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
"吟高仙掌月,期有洞庭人"中的“吟高”可能指的是吟咏高远的仙诗,“掌月”则是把握住那轮明月,意境开阔。"期有洞庭人"表达了对志同道合之人的渴望,洞庭湖在古代常与仙境联系在一起,这里的“洞庭人”很可能指的是那种有着高洁品格的人。
最后两句"莫问烟霞句,悬知见岳神"则是在告诫不要去追问那些模糊不清的诗句,因为真正的感悟和启示来自于对自然(尤其是山岳)的观察和领悟。这里的“烟霞”指的是云雾缭绕之中隐约可见的诗意,“悬知”则是说深入了解,“岳神”即山中的神灵,象征着高洁和强大的自然力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以及对超脱尘世、追求高洁境界的表达,展现了诗人一种淡泊明志、与自然合一的生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