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雪五首(其一)

长恐冬无雪,今朝忽暗空。

细声闻蔌蔌,远势望濛濛。

湿润犹兼雨,倾斜半杂风。

丰登解多事,欢喜助三农。

形式: 五言律诗

翻译

长久以来担心冬天没有雪,今天早晨忽然天色昏暗。
细微的声音传来簌簌声,远处景象朦胧一片。
湿润的空气中还带着雨水,树木倾斜仿佛与风共舞。
丰收之年预示着许多好事,喜悦之情助力了农耕、渔业和林业。

注释

长恐:长久担忧。
冬无雪:冬天没有降雪。
今朝:今天早晨。
忽暗空:忽然天色变暗。
蔌蔌:形容轻微的声响,如雪落声。
濛濛:形容雾气或雨滴模糊不清。
湿润犹兼雨:湿润的空气还带有雨水。
倾斜:树木因风而倾斜。
丰登:丰收。
多事:指好事连连。
欢喜:喜悦的心情。
助三农:帮助农耕、渔业和林业。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腊雪五首》中的第一首,描绘了冬季突然降雪的景象。诗人以"长恐冬无雪"开篇,流露出对丰收年景的期盼,而今朝忽然见到天空变得阴暗,暗示雪的到来。"蔌蔌"和"濛濛"两个形容词生动地描绘了雪花轻柔飘落的声音和视觉效果,形象地展现了雪的动态美。

"湿润犹兼雨"进一步描述雪的湿润,仿佛带着雨水的滋润,而"倾斜半杂风"则写出雪在风中飘摇的姿态。最后,诗人以农民的视角表达喜悦之情,认为这场雪将有助于农作物的丰收,"丰登解多事"意味着农事上的诸多忧虑得以缓解,"欢喜助三农"直接表达了对这场雪能带来农事丰收的期待和农民的欢欣。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雪的喜爱和对农业生产的关心。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腊雪次迟韵

冬储久未办,佳雪为人留。

谷豆入高廪,薪蒸转十辀。

纷纷了岁事,闵闵念农畴。

家有二顷田,一顷种米麰。

风声夜中变,飞霰晓未休。

粗毕今岁寒,复免来年忧。

天公知人心,未祷得所求。

倾瓢有遗酌,起和田中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葺东斋

敝屋如燕巢,岁岁添泥土。

泥多暂完洁,屋老终难固。

况复非吾庐,聊尔避风雨。

图书易新幌,几杖移故处。

宵眠不择安,鼻息若炊釜。

儿孙喜相告,定省便蚤莫。

我生溪山间,弱冠衡茅住。

生来乏华屋,所至辄成趣。

苦恨无囊金,莫克偿地主。

投老付天公,著身岂无所。

形式: 古风

葺居五首(其五)

东南皆民居,屋败如龉齿。

一完诚未能,缀葺聊且尔。

内修晨夜虞,外结比邻喜。

无心本何营,生理未免此。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葺居五首(其四)

杂花生竹间,竹荒花亦瘁。

移花通狂鞭,春到两皆遂。

墙东破茅屋,排去收遗址。

时来拾瓦砾,细细留花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