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庙,庙在岐山西北七八里,庙后百许步,有泉依山,涌冽异常,国史所谓「润德泉世乱则竭」者也

吾今那复梦周公,尚喜秋来过故宫。

翠凤旧依山硉兀,清泉长与世穷通。

至今游客伤离黍,故国诸生咏雨濛。

牛酒不来乌鸟散,白杨无数暮号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名为《周公庙》。通过对诗句的鉴赏,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深厚的情感与丰富的想象力。

首先,“吾今那复梦周公”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圣贤周公的崇敬之情,"尚喜秋来过故宫"则是诗人在秋天游历周公庙时所表现出的喜悦心情。这里的“故宫”并非指皇家旧宫,而是对周公庙的尊称,显示出诗人对于历史文化遗迹的珍视。

接着,“翠凤旧依山硉兀,清泉长与世穷通”描绘了周公庙后那翠绿欲滴的凤凰山和永不干涸的清泉。诗人通过“翠凤”和“清泉”的形象,传达出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交融的意境,以及对这片土地长久而深远的关怀。

在“至今游客伤离黍,故国诸生咏雨濛”中,“游客伤离黍”表明诗人对于过往游子离别之情的理解和感同,而“故国诸生咏雨濛”则展现了诗人对家国的深切思念,通过咏叹连绵的秋雨来抒发这种感情。

最后,“牛酒不来乌鸟散,白杨无数暮号风”中,“牛酒不来”暗指往日盛况已去,"乌鸟散"则是对往昔繁华如今荒凉场景的描绘。"白杨无数暮号风"则更进一步渲染出一种萧瑟凄清之感,通过无尽的白杨树和秋风中的鸣叫声,传递出诗人对于过往时光的怀念与现实生活的孤寂感受。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轼对历史文化遗迹的尊崇,同时也透露出他个人对于时代变迁、繁华落尽的深刻感悟。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场所的描绘,苏轼以其独特的情怀与艺术手法,将内心世界与外在现实巧妙地交织在一起。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其一)

煌煌帝王都,赫赫走群彦。

嗟汝独何为,闭门观物变。

微物岂足观,汝独观不倦。

牵牛与葵蓼,采摘入诗卷。

吾闻东山傅,置酒携燕婉。

富贵未能忘,声色聊自遣。

汝今又不然,时节看瓜蔓。

怀宝自足珍,艺兰那计畹。

吾归于汝处,慎勿嗟岁晚。

形式: 古风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其二)

荒园无数亩,草木动成林。

春阳一以敷,妍丑各自矜。

蒲萄虽满架,囷倒不能任。

可怜病石榴,花如破红襟。

葵花虽粲粲,蒂浅不胜簪。

丛蓼晚可喜,轻红随秋深。

物生感时节,此理等废兴。

飘零不自由,盛亦非汝能。

形式: 古风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其三)

种柏待其成,柏成人已老。

不如种丛彗,春种秋可倒。

阴阳不择物,美恶随意造。

柏生何苦艰,似亦费天巧。

天工巧有几,肯尽为汝耗。

君看藜与藿,生意常草草。

形式: 古风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其四)

萱草虽微花,孤秀能自拔。

亭亭乱叶中,一一劳心插。

牵牛独何畏,诘曲自芽蘖。

走寻荆与榛,如有夙昔约。

南斋读书处,乱翠晓如泼。

偏工贮秋雨,岁岁坏篱落。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