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良知四首示诸生(其一)

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

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形式: 七言绝句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所作的《咏良知四首示诸生》之一,旨在阐述其心学的核心思想——“良知”。诗中以“人人皆有仲尼”开篇,暗喻每个人内心深处都蕴含着道德智慧和真理,即所谓的“良知”。然而,“自将闻见苦遮迷”,人们往往被外界的种种经验和知识所迷惑,忽视了内心的直觉和良知。

接下来,“而今指与真头面”表明作者现在要揭示良知的真正面貌,指出它就是引导我们行为和决策的内在道德指南。最后,“只是良知更莫疑”强调了对良知的信任和遵循,认为只要相信并实践良知,就能达到道德和精神上的自由与完善。

整首诗简洁有力,通过对比内外世界的认知差异,强调了内在道德直觉的重要性,鼓励读者回归内心,倾听良知的声音,以此作为行动的指引。这不仅是对个人道德修养的倡导,也体现了王守仁心学体系中的核心理念——“致良知”。

收录诗词(564)

王守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字:伯安
  • 号:阳明
  • 生卒年: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相关古诗词

咏良知四首示诸生(其二)

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

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两字是参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咏良知四首示诸生(其三)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咏良知四首示诸生(其四)

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

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示诸生三首(其一)

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

但致良知成德业,谩从故纸费精神。

乾坤是易原非画,心性何形得有尘?

莫道先生学禅语,此言端的为君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