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赵氏淳化诗集

少年曾诵习,误认古人诗。

风雅世不重,姓名谁得知。

高情如隐者,薄宦过明时。

地下寻才鬼,应逢陆与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觏的作品,名为《读赵氏淳化诗集》。诗中表达了对古代才子之风雅不再、个人功名前途未遂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人才被埋没的无奈和惆怅。

"少年曾诵习,误认古人诗。" 这两句反映出诗人年轻时对诗歌的热爱,以及由于才华横溢而可能将自家的作品误认为是古人的杰作。这既展现了诗人的自信,也流露出一丝自嘲。

"风雅世不重,姓名谁得知。"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不重视文学艺术和才华的感慨,以及对于个人名字和成就难以为世人所知的无奈。

"高情如隐者,薄宦过明时。" 这里“高情”指的是诗人的胸怀与抱负,而“隐者”则是形容那些不愿意或无法在世间显露头角的人物。而“薄宦”意味着仕途的清净无为,“明时”则可能暗示一个理想化的时代背景,或者是对现实中的明哲之治的一种向往。

"地下寻才鬼,应逢陆与皮。" 这两句则是在说诗人希望能够在地下找到那些被埋没的才子们,而“陆与皮”可能是指古代的贤才,比如陆游、皮日休等,他们虽已去世,但其才华仍然值得人们怀念和寻找。

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艺术不被重视、个人才华难以展现的深切感慨。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历史上那些才华横溢但未能充分发挥的人物的一种怀念之情。这首诗语言朴实,意蕴深长,是一篇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观察相结合的佳作。

收录诗词(338)

李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雕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 字:泰伯
  • 号:盱江先生
  •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 生卒年:1009—1059

相关古诗词

钱寺丞知白州

大邑歌谣日尚新,忽惊千骑拥行尘。

宦游莫叹登长道,天意先教福远人。

城在海隅门少客,地钟阳气景常春。

政成不患无知己,按察当今正直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偶题饶秀才溪光亭

北出城来驻马蹄,君家别馆幸临溪。

雄虹见雨遏不断,潦水到秋痕渐低。

万事热心成浩叹,一樽撩眼怕长迷。

俗人谁会儒生意,是处醉吟还日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堂西夜坐

炎蒸得避处,铺席对西墙。

有月树阴黑,无风山气凉。

聚蚊妨袒裼,饮井当壶觞。

妻子讵知我,笑言皆在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寄小儿

两世茕茕各一人,生来且喜富精神。

欲教龆龀从师学,秪恐文章误尔身。

但有犁锄终得饱,莫看纨绮便嫌贫。

不知别后啼多少,苦问家僮说未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