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左掖初辞近侍班,马嘶寻得过街闲。
映鞭柳色微遮水,随步花枝欲碍山。
暖泛鸟声来席上,醉从诗句落人间。
此时失意哀吟客,更觉风流不可攀。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一个春日独自漫步于西街的情景。开篇“左掖初辞近侍班,马嘶寻得过街闲”两句,通过对官职和马匹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闲适与自由的氛围。诗人似乎辞去了繁忙的公务,骑着马随意地穿梭在街道之间,享受着这份清净无为。
接着“映鞭柳色微遮水,随步花枝欲碍山”两句,以柳树和花枝作为描绘对象,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发,而且通过“微遮水”和“欲碍山”的字眼,更添了一份柔美与动态感。诗人似乎在用自然景物来衬托自己的心境,既有对春光的享受,也有对远方山峦的向往。
“暖泛鸟声来席上,醉从诗句落人间”两句,则通过温暖的鸟鸣和诗句的流淌,传达了诗人在这宁静时刻中的心境。这里的“席上”可能是指诗人停歇之地,而“醉从诗句落人间”则表明诗人的情感已经融入到诗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最后,“此时失意哀吟客,更觉风流不可攀”两句,以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结束了这首诗。诗人似乎在表达自己对现实境遇的一种不满或无奈,同时也感慨于那看似可及但实际上遥不可及的“风流”。
整体来说,这是一首充满生机与情感色彩的诗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独自游历中的心境变化和内心世界。
不详
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满耳歌谣满眼山,宛陵城郭翠微间。
人情已觉春长在,溪户仍将水共閒。
晓色入楼红蔼蔼,夜声寻砌碧潺潺。
幽云高鸟俱无事,晚伴西风醉客还。
溪树参差绿可攀,谢家云水满东山。
能忘天上他年贵,来结林中一日閒。
醉叩玉盘歌袅袅,暖鸣幽涧鸟关关。
觥筹不尽须归去,路在春风缥缈间。
渌沼春光后,青青草色浓。
绮罗惊翡翠,暗粉妒芙蓉。
云遍窗前见,荷翻镜里逢。
将心托流水,终日渺无从。
双双红泪堕,度日暗中啼。
雁出居延北,人犹辽海西。
向灯垂玉枕,对月洒金闺。
不惜罗衣湿,惟愁归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