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府公观刘团练宝刀诗

吾宗宝刀清如水,东夷昔时献天子。

孤光昼射沧海寒,杀声夜吼蛟龙起。

上为镣琫下珧珌,粲如珠玑耀朝日。

制度还存三代风,精神未是尘中物。

秘藏武库人莫窥,外家将军独得之。

四方升平竟未试,流落功名翻可悲。

时无薛烛谁赏异,庙堂宗工诗绝世。

丈夫要取万里侯,肯令神兵负诗意。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刘敞所作,名为《和府公观刘团练宝刀诗》。诗中描绘了一把宝刀的非凡之处,不仅在材质上精良无比,其历史背景与象征意义也颇为丰富。

首先,诗人以“吾宗宝刀清如水”开篇,将宝刀比作清澈的水,暗示其质地纯净,锋利无比。接着,“东夷昔时献天子”一句,点明了宝刀的来历,它曾作为珍贵礼物被东方的民族献给帝王,彰显了其非凡的地位与价值。

“孤光昼射沧海寒,杀声夜吼蛟龙起”两句,运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宝刀在日间与夜晚的不同景象。白天,宝刀的光芒照耀着深邃的海洋,带来一丝寒意;夜晚,则能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仿佛唤醒了沉睡的蛟龙。这些描写不仅突出了宝刀的锋利与威力,也赋予了它一种神秘而威严的气息。

“上为镣琫下珧珌,粲如珠玑耀朝日”则进一步赞美了宝刀的外观设计,将其比作璀璨的珍珠,在朝阳下熠熠生辉。这不仅体现了宝刀的工艺精湛,也暗示了其在历史长河中的独特地位。

“制度还存三代风,精神未是尘中物”两句,表达了对宝刀背后文化传承的敬仰。宝刀的设计风格保留了古代文明的精髓,其精神内涵也不容小觑,不是凡尘之物所能比拟的。

接下来,诗人提到宝刀被秘藏于武库之中,鲜为人知,但外家将军却有幸得此宝物。然而,在天下太平之时,宝刀未能得到充分的展示与试炼,不免令人感到惋惜。这反映了诗人对于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

最后,“时无薛烛谁赏异,庙堂宗工诗绝世”两句,表达了对宝刀独特魅力的欣赏与赞美,同时也暗示了缺少真正懂得宝刀价值的人。而“丈夫要取万里侯,肯令神兵负诗意”则是诗人对宝刀主人的期待与鼓励,希望他能够像真正的英雄一样,利用手中的神兵,实现自己的抱负与理想。

整首诗通过对宝刀的描绘与赞美,不仅展现了宝刀的非凡之处,也蕴含了对历史、文化、英雄主义以及个人抱负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702)

刘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 字:原父
  • 生卒年:1019—1068

相关古诗词

与圣俞君章枢言持国饮因以太公大刀王莽错刀示之

君不见九府圜法倾东邻,齐公大刀又日新。

君不见黄牛白腹荡沧海,亡新错刀忽遽改。

一盈一虚更贸迁,势如流波不复还。

迩来上下各千岁,何异俛仰须臾间。

王伯之事百存一,况此钱刀握中物。

愚智共尽令人悲,兴废相寻空史笔。

前有一樽酒,浩歌为君寿。

君能识此当日醉,身世悠悠复何有。

形式: 古风

往年筑青涧城各有得佩刀者莫知其何世物余按故史则赫连勃勃所铸也所谓大夏龙雀者是矣客因以遗予为作七言诗

赫连宝刀利且坚,霜鳞错落龙雀环。

当时铸作妙一世,赫赫似与天相连。

雷公祝融借光彩,蓬飞中原鲸振海。

神物羞为不义屈,一去人间向千载。

蛟蟠虎化自有时,气如投蜺世莫知。

力能提携倚天外,一埽云雾君看之。

形式: 古风

寒林石屏风

屏风画山皆任假,寒林石屏自然者。

苍纹绀脉乱交加,短树高枝自潇洒。

观者宁分画与非,但怪奇妙非人为。

又疑古苔著石瘦,何得本末无纤遗。

桑田变海松柏死,寒暑不及荣枯期。

佳哉大钧育群类,埏镕精巧无巨细。

天真通貌皆生成,俗师笔墨那形似。

居人幽独最相宜,朴厚远谢雕镂姿。

城中云母屏更好,慎勿浪示豪家儿。

形式: 古风

秋园行

空园过霜无馀绿,上有梧楸下兰菊。

疏阴虽存不自蔽,残香已断谁更续。

忆昔繁华今九秋,天时人事略相侔。

放怀未能惊物化,烂醉聊可为君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