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三五穷荒月,还应照北堂。
回身向暗卧,不忍见圆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吐蕃(今青海一带)别馆中夜晚对明月的感慨。"三五穷荒月"写出了月亮高悬于荒凉偏远之地的景象,数字“三五”即十五的意思,指的是农历中的满月。此时的月光如水,清晰而明亮,却也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还应照北堂"一句,表达了诗人希望月光能够再次洒向北堂,可能是因为北堂有着特殊的记忆或情感,而诗人的这种愿望更显露出了他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和留恋。
接下来的"回身向暗卧,不忍见圆光"则透露出诗人在月夜中的悲凉心境。"回身向暗卧"意味着诗人选择了避开那明亮的月光,而去寻找一片黑暗,以便沉浸于自己的内心世界。这里的“暗”不仅是物理上的昏暗,更有情感上的逃避。而最后的"不忍见圆光"则点出了诗人的真实感受,他无法直视那完美无瑕却又让人心生伤感的月亮。
整首诗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面对现实孤独和哀愁的心境。
不详
又字化光。德宗贞元十四年(798)进士,次年又中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贞元十九年(803),得王叔文推荐任左拾遗。贞元二十年夏,以侍御史为入蕃副使,在吐蕃滞留经年。顺宗即位,王叔文用事,他因在蕃中,未能参与“永贞革新”。永贞元年 (805)秋,使还,转户部员外郎。历司封员外郎、刑部郎中。元和三年 (808)秋,因与宰相李吉甫有隙,贬道州刺史,后徙衡州,甚有政声,世称“吕衡州”
星汉纵横车马喧,风摇玉佩烛花繁。
岂知羸卧穷荒外,日满深山犹闭门。
愁云重拂地,飞雪乱遥程。
莫虑前山暗,归人正眼明。
银宫翠岛烟霏霏,珠树玲珑朝日晖。
神仙望见不得到,却逐回风何处归。
马嘶白日暮,剑鸣秋气来。
我心浩无际,河上空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