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陈月观二首(其一)

鳌转山空海失深,仙人抱月自高吟。

春秋两字尊王义,皇极一编经世心。

千载文声扶学校,万年史笔寄山林。

太邱古矣元龙老,天寿先生续正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巨鳌旋转,山川空旷海变浅,仙人怀抱着月亮独自高声吟唱。
春秋两字承载着尊崇王道的深意,皇极一书寄托了永续世间的决心。
千年的文化声誉支撑着教育,万年的史书记载藏于山林之中。
太邱古老,元龙前辈已老去,天寿先生接续正统之声。

注释

鳌:古代神话中的大龟或蛟龙。
转:旋转。
山空海失深:形容景象开阔,海面显得更深。
仙人:神话中具有超凡能力的人。
抱月:怀抱明月,象征高洁。
高吟:大声吟诵。
春秋:历史纪年法,也寓含王道伦理。
尊王义:尊重王者,遵循王道。
皇极:帝王统治的最高准则。
经世心:关乎世事、治世的用心。
文声:文化声誉,学术影响。
学校:教育机构。
史笔:历史记载。
山林:隐居之地,象征深远。
太邱:古地名,可能指有学问的前辈。
元龙:古人名,这里泛指前辈学者。
天寿:长寿之意,此处可能指长寿的学者。
正音:正确的学术传承。

鉴赏

这首诗是王奕在宋末元初时期创作的,名为《见陈月观二首》(其一)。王奕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在诗中展现了他对历史与文化传承的思考。

"鳌转山空海失深" 一句,通过鳌鱼攀登神山的壮观景象,描绘出一幅宏伟的山海之境,同时也隐喻着时光流逝、世事无常。"仙人抱月自高吟" 则描写了一位仙人手持明月,在高处歌唱,这不仅是对仙界美好的向往,也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的愿望。

"春秋两字尊王义,皇极一编经世心" 中,“春秋”指的是《春秋》这部经典,它不仅是一部历史书籍,更蕴含着深刻的道德教化和历史评判。诗人通过这一句强调了对传统文化和正义的尊崇,以及这种尊崇跨越时空,根植于人们心中。

"千载文声扶学校,万年史笔寄山林" 表达了诗人对文化教育的重视以及历史记载的重要性。"千载文声"指的是文学和文化的传承,而"万年史笔"则是指历史的记录和书写。这两句强调了文化与历史的持久价值,以及它们在后世教育中的作用。

最后,"太邱古矣元龙老,天寿先生续正音" 中,诗人提到了“太邱”(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或时代),以及“元龙老”,这可能是对某位历史人物的称呼。"天寿先生"则可能是对一位长寿而有智慧之人的尊称。而“续正音”表达了诗人希望继续传承正统的声音,即保持文化和道德上的正确方向。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仙境生活的描绘,以及对历史记载和文化教育的重视,展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崇与思考,同时也表现出了他希望这些文化遗产能够被后世所珍视并继续传承。

收录诗词(135)

王奕(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南宋,入元后曾出任玉山县儒学教谕。与谢枋得等南宋遗民交往密切,诗文中不乏以遗民自居的文句,所以《宋诗纪事》将他列入书中。清乾隆年间编《四库全书》,因《玉窗如庵记》末署“岁癸巳二月朔,前奉旨特补玉山儒学教谕伯敬谨撰并书”,然则奕食元禄久矣,迹其出处,与仇远、白珽相类。”(《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六)改题元人。代表作品有《酹江月》、《摸鱼儿》和《沁园春》等

  • 字:伯敬
  • 号:斗山
  • 籍贯:玉山(今属江西)
  • 生卒年:1293

相关古诗词

石塘歌呈吴侍郎

谁剜太素一拳石,石壳皴皱涵芳塘。

塘中清淑族查滓,积成土块如浮航。

三千界分有南赡,休王帝伯更皇王。

尧衢涨作九年潦,秦火煎成百沸汤。

入昏出晓乌兔浴,韬风蓄电蛟龙藏。

巫姒凿开通浩浩,女娲炼熟补苍苍。

三山缥缈出塘外,人云此是蓬莱乡。

谁令海乾白石烂,黑风吹散天风裳。

鼋腥蜃秽赑屃立,虾螺鳅鳝生毫光。

西江老子一口吸,喷作万顷澄汪汪。

何当长啸挈斗柄,与君塘上酬酢倾天浆。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别宣尉王中斋

自笑灵龟久不灵,巧逢天地换清宁。

典型顿觉空诸老,肝膈未能忘六经。

朔雪渐深头转白,洛山虽远眼还青。

杏坛寂寂遗音在,靠得汾亭有父兄。

形式: 七言律诗

金馀元遗山来拜祖庭有纪行十首遂倚歌之先后殊时感慨一也.和元遗山七首

鸡豚邻栅翁,盼盼延允谱。

仲尼土万世,岂必志百亩。

谁知弗父何,让德报以鲁。

蚁穴几王侯,林庙此其所。

东周礼乐心,岂不在文武。

大器信有神,予夺孰敢侮。

郏鄏鼎铉雄,弱臂竟莫举。

大厦庇生民,云仍合分庑。

诗礼世其传,嘉种无莽卤。

庭趋揖须眉,返此末代古。

形式: 古风

金馀元遗山来拜祖庭有纪行十首遂倚歌之先后殊时感慨一也.和元遗山九首

耕民昧帝力,焉用典与谟。

奈何降衷后,气禀分贤愚。

天锡孔孟氏,一整绰有馀。

廓哉邹鲁地,良足容轩车。

皇皇七十国,辙迹何区区。

谁知百世下,流作章句儒。

掌股弄神器,敝屣直弃如。

遂令桐梓地,尽化荆棘涂。

昏林畏馋啖,秉烛来趋隅。

巫咸倘可问,为我还其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