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灭偈

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

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

形式: 偈颂 押[药]韵

翻译

浑浑噩噩不行善,逍遥自在不作恶。
静静断绝感官知,坦荡内心无牵挂。

注释

兀兀:浑浑噩噩,形容散漫无目标的样子。
不修善:不行善事,不修行善举。
腾腾:逍遥自在,无拘无束的样子。
不造恶:不做坏事,不制造邪恶。
寂寂:寂静,指心灵的宁静状态。
断见闻:断绝对外界感知的认知,达到内心的清净。
荡荡:广阔无垠,形容心境开阔。
心无著:心中没有执着,即对事物不执著、不挂碍。

鉴赏

这四句诗是中国唐代高僧慧能的临终留给弟子的偈语,表达了他对修行与精神状态的理解和体悟。首两句“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说明了慧能对于修善和避恶的态度,是一种超然物外,不随世间 善恶所动摇的境界。这反映出禅宗中“无为”的思想,即通过内心的清净与自在来达到解脱。

后两句“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则更进一步描绘了一种超脱世间纷扰、心灵澄明无所挂碍的境界。“寂寂断见闻”意味着对外部的感官刺激已经不再起作用,而“荡荡心无著”则表达了内心的空旷与自由,没有任何执著和束缚。

整体而言,这几句话是慧能对于修行成果的自我总结,同时也是对弟子们的一种精神指引,鼓励他们追求一种超越世俗善恶、达到心灵彻底解脱的境界。

收录诗词(19)

慧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其一)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形式: 偈颂 押[灰]韵

偈(其二)

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形式: 偈颂 押[灰]韵

无相颂

愚人修福不修道,谓言修福而是道。

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

若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元在。

若解向心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

若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

学道之人能自观,即与悟人同一类。

大师令传此顿教,愿学之人同一体。

若欲当来觅本身,三毒恶缘心中洗。

努力修道莫悠悠,忽然虚度一世休。

若遇大乘顿教法,虔诚合掌至心求。

形式: 古风

示法达偈三首(其一)

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

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

形式: 偈颂 押[寘]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