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自画芦雁

晚来无事理扁舟,唤起骚人漫浪愁。

过眼飞鸿三两字,淡烟寒日荻花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翻译

傍晚时分无事可做,我划着小船闲游。
诗人被这情景唤醒,心中满是随意而来的忧愁。

注释

晚来:傍晚。
无事:无事可做。
理扁舟:划着小船。
唤起:唤醒。
骚人:诗人。
漫浪愁:随意而来的忧愁。
过眼:从眼前掠过。
飞鸿:飞翔的大雁。
三两字:几只大雁。
淡烟:轻淡的烟雾。
寒日:寒冷的太阳。
荻花:芦苇花。
秋:秋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悠闲情怀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人在晚来无事时,选择了理一只扁舟,这是一种简单而宁静的生活状态。"唤起骚人漫浪愁"表明这种平淡的生活也能唤醒内心深处对于远方和广阔天地的向往和思念,而这份情感正如古代骚人(泛指古代文人)一般,充满了对自然和生命本质的探索。

"过眼飞鸿三两字"则是诗人在描述自己观察远处飞行的鸿鸟,只留下短暂的身影,如同文字中的几个字一样简洁而有力。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观察能力,也反映出他对生命流逝和自然之美的感悟。

"淡烟寒日荻花秋"这一句,则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图景。淡烟可能是指远处山峦间弥漫的雾气,或者是晚秋时节农田里飘散的炊烟。寒日则是指秋季的阳光,虽然明媚却已带有一丝凉意。而荻花,则是水边常见的植物,这里的"秋"字,更强调了季节感和诗人对这种景象的独特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淡定、宁静而又不失豪放的情怀,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美好展现。

收录诗词(1)

李膺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三月四日游大云寺分韵得三字佛龛多题名韦独抗段文昌李景让郑愚四人者可考王文穆吕正闵治平嘉祐间过此亦有笔迹因以诗记

野寺依绝壁,化身满诸龛。

后前莽难测,千亿纷相参。

妙斲谢斤斧,高楼轶烟岚。

旁行栗危栈,俯瞰惊深潭。

岁月浸荒老,苔藓争封函。

亦有好事者,增饬施朱蓝。

经营定自图,谍雅奚未暗。

款识或可辨,上下试与探。

远徵固寂寞,近取才二三。

开元韦庶子,剖符剑之南。

咄嗟檀施开,至今为美谈。

墨卿少羁窭,节旄晚毵毵。

乐和盛家法,国垢犹包含。

郑氏虽世儒,蛮祸竟莫戡。

旧相粤冀级,经从各停骖。

翰林宠则多,御史德岂惭。

数公方盛壮,厥声实吁覃。

纷华竟安在,人寿无彭聃。

彼石尚云朽,吾生谅何堪。

华前一笑粲,现此优波昙。

稽首识归处,径欲投佩簪。

蠢蠢谁汝缚,窃食如春蚕。

祓除偶辰巳,风景清且酣。

相引著胜地,佛日况可贪。

敢誇一醉富,庶解忧心惔。

因歌以记之,放笔书僧庵。

形式: 古风

十五日同登大慈寺楼得远字

重楼得云气深稳,户牖谁能发关键。

楼下轮蹄涣散驰,行人一顾不容返。

好游独是我辈閒,褰衣直上相推挽。

层轩危槛倚欲遍,更假胡床同息偃。

西南繁会惟此都,昔号富饶今已损。

填城华屋故依然,孰为君王爱基本。

茫茫八表聊纵目,情知日近长安远。

白云浩荡飞鸟没,玉笙凄凉红纷晚。

梁王吹台得李杜,黄公酒垆醉嵇阮。

高峰千载凛莫攀,与世相浊徒混混。

荷衣蕙带芙蓉裳,野服犹堪敌华衮。

去梯熟复共君谋,杀马毁车从此遁。

形式: 古风 押[阮]韵

从薛元法会食保福意轩得径字

春愁醉人心,洒面呼不醒。

出门却入门,兀兀度晨暝。

昨游欣有得,水镜谢磨莹。

岂惟胜纷华,颇复造禅定。

君看青云士,窘步争捷径。

铿尔讵舍瑟,硁乎方击磬。

何曾顷刻闲,通夕不遑瞑。

彼应疾此固,我亦恶夫佞。

人生出处耳,山林与朝廷。

迟迟岐路间,去就须审订。

宁为龟曳涂,勿作马旋泞。

羲驭靡容勒,风船犹可碇。

但令尊不空,敢惮室垂罄。

更结汗漫游,后期君速听。

形式: 古风 押[径]韵

丙寅岁秋再抵长松奉等慈师入城作诗记一时事

前来送师归,今日迎师去。

送迎我何劳,师乃困行路。

天将归谁尤,耗斁此下土。

一水祸未忘,旱势复如许。

小民惟怨咨,惜莫知其故。

径须凭佛力,庶可回帝怒。

自怜操持约,一念寄香缕。

氤氲才上彻,云色暗窗户。

数声跳珠急,忽已忘处所。

老僧笑谓我,水旱要有数。

德非与天通,造请辄违拒。

官岂真德人,天意遽相与。

更看鞭雷公,滂沛逐飞驭。

定身固如如,未始间行住。

抗走不少停,政恐尘埃污。

倾心太平日,十五一风雨。

官既罢迎送,师亦得安处。

我闻低头谢,勤尔相诲语。

作诗书长松,来者尚有取。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