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修撰义问挽词二首(其二)

我返南荒日,君临旧许初。

笑谈宽老病,旌旆拥茅庐。

酒盏开虽数,溪堂到尚疏。

谁言生死隔,近在浃旬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当我返回南方荒野的时候,你初次莅临我们的约定之地。
轻松的交谈中,你的笑声让衰老和疾病都显得宽慰,你的旗帜簇拥着简陋的茅屋。
虽然杯中的酒已经开启,但我们在溪边的厅堂相聚还嫌稀疏。
谁说生死相隔遥远?实际上,我们近在咫尺,只差十几天而已。

注释

我:我。
返:返回。
南荒:南方荒野。
日:时候。
君:你。
临:莅临。
旧许:旧有的约定。
初:初次。
笑谈:轻松的交谈。
宽:宽慰。
老病:衰老和疾病。
旌旆:旗帜。
茅庐:简陋的茅屋。
酒盏:酒杯。
开:开启。
虽数:虽多。
溪堂:溪边的厅堂。
尚:还。
疏:稀疏。
谁言:谁说。
生死隔:生死相隔。
近在:近在咫尺。
浃旬:十天。
馀:余下。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挽词,表达了对友人去世的哀悼之情以及对往昔友情的怀念。诗人以自己返回南方荒僻之地的时日,回忆起与朋友初次相聚的情景,通过轻松的笑谈和朋友的旌旗簇拥,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尽管朋友已经离世,但诗人强调他们曾共度的时光并不遥远,仅仅相隔十几天,以此表达对亡者的思念和生死虽隔而情感犹在的感慨。整体上,此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充满了对故人的深深怀念。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唐修撰义问挽词二首(其一)

家风台柏老,遗直故依然。

节见南迁后,神凝未瞑前。

临民旧有法,训子适成篇。

九转今犹在,参同岂妄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留守与宾客会开元龙兴寺观灯余有故不预中夜登南城

灯引双旌万点红,倾城车马在城东。

使君行乐人人共,倦客安眠夜夜同。

梦想笑谈倾满坐,卧闻歌筦逐春风。

三更试上南楼看,无限繁星十里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留滞高安四年有馀忽得信闻当除官真扬间偶成小诗书于屋壁

数间茅屋久蹉跎,四见秋风入薜萝。

北棹偶然追雁羽,南公谁复伴渔蓑。

三年贾傅惊吾老,九岁刘郎愧尔多。

此去仍家江海上,不妨一叶弄清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病中郭尉见访

偶成三日寒兼热,知是多闻力未全。

却问药王求妙剂,惭非摩诘已虚圆。

劳公强说修行渐,顾我方为病垢缠。

应是床头有新酒,欲邀佳客故留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