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卢先辈自衡岳赴复州嘉礼二首(其二)

湘南诗客海中行,鹏翅垂云不自矜。

秋水静磨金镜土,夜风寒结玉壶冰。

万重岭峤辞衡岳,千里山陂问竟陵。

醉倚西楼人已远,柳溪无浪月澄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翻译

湖南诗人在海上航行,如大鹏展翅却不高傲自夸。
秋日水面平静如金色镜子,夜晚寒风吹结了玉壶中的冰。
穿越重重山岭告别衡山,跨越千里山坡询问竟陵的方向。
酒醉倚靠在西楼人已远离,柳溪没有波浪,月光清澈宁静。

注释

湘南:湖南南部地区。
诗客:诗人。
海中行:在海上航行。
鹏翅:大鹏的翅膀,比喻远大的志向或能力。
垂云:翅膀低垂至云层,形容飞翔的高度。
不自矜:不自夸,谦虚。
秋水:秋天的水面。
静磨:平静地映照,如同磨光的。
金镜土:比喻水面像金色的镜子。
夜风:夜晚的风。
寒结:因寒冷而凝结。
玉壶冰:玉制壶中的冰块,比喻清澈纯净。
万重岭峤:形容众多重叠的山岭。
辞衡岳:告别衡山,衡山为五岳之一,位于湖南。
千里山陂:跨越千里的山丘地带。
问竟陵:探寻、询问竟陵之地,竟陵为古地名,今湖北天门一带。
醉倚:酒醉后倚靠。
西楼:楼阁名,也可泛指西侧的楼台。
人已远:人已经离去,远离此地。
柳溪:长有柳树的小溪。
无浪:没有波浪,平静。
月澄澄:月光明亮而清澈。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行旅情景与自然美景的诗作。诗人以湘南诗客自称,表明其在湖南省南部漫游于海中。这一句点出了诗人的位置和身份,同时也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胸怀广阔的情操。

接着,“鹏翅垂云不自矜”用了鹏鸟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虽有才华却不骄傲的品格。鹏是古代神话中的大鸟,比喻高飞远举,而“垂云”则是说它翅膀触碰着云层,形容其所处之高。

接下来的两句,“秋水静磨金镜土,夜风寒结玉壶冰”,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夜晚景象。秋水清澈如同磨砺过的金镜,反射出月光中的每一丝细节,而夜风则使得山间的溪流结起了薄冰,如同精美绝伦的玉壶一般。这两句生动地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万重岭峤辞衡岳,千里山陂问竟陵”则是说诗人告别了连绵不绝的衡岳山脉,对远方千里的山川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这里的“万重”与“千里”形容了山势的壮丽和辽阔,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情感寄托。

最后两句,“醉倚西楼人已远,柳溪无浪月澄澄”,则是说诗人在西边的楼上饮酒至醉,而朋友们已经行远。柳溪之水因无风而平静如镜,映照着清澈明亮的月光。这两句流露出一丝离别之情与孤独之感,同时也描绘出了一幅宁静和谐的夜景图。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致描写,以及对友人的深情寄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513)

许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字:用晦(一作仲晦)
  • 籍贯: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
  • 生卒年:约791~约858

相关古诗词

送处士武君归章洪山居

形影无群消息沈,登闻三击血沾襟。

皇纲一日开冤气,青史千年重壮心。

却望乌台春树老,独归蜗舍暮云深。

他时纵有徵书至,雪满空山不可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送同年崔先辈

西风帆势轻,南浦遍离情。

菊艳含秋水,荷花遰雨声。

扣舷滩鸟没,移棹草虫鸣。

更忆前年别,槐花满凤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张厚浙东谒丁常侍

凉露清蝉柳陌空,故人遥指浙江东。

青山有雪松当涧,碧落无云鹤出笼。

齐唱离歌愁晚月,独看征棹怨秋风。

定知洛下声名士,共说膺门得孔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送张尊师归洞庭

能琴道士洞庭西,风满归帆路不迷。

对岸水花霜后浅,傍檐山果雨来低。

杉松近晚移茶灶,岩谷初寒盖药畦。

他日相思两行字,无人知处武陵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