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其十九)

堂堂门下公,英发自初仕。

卷舒固以时,出处不为己。

朝廷登儒辅,德礼民有耻。

岷峨更峥嵘,清风在闾里。

独醒固不恶,既醉又可纪。

成王访落时,百室赋盈止。

吾侪为国谋,私爱不足恃。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翻译

显赫的官员公正无私,才华横溢从初入仕途开始。
进退皆有定规,不为自己考虑个人得失。
在朝廷中成为儒家重臣,品德礼教使百姓有所敬畏。
出身于岷峨之地,名声更加显赫,清廉之风在乡间流传。
独自清醒并不算坏,即使醉酒也能留下佳话。
周成王时期寻求贤才,百姓安居乐业,家家户户富足。
我们为国家谋划,不应依赖个人私情。

注释

堂堂:显赫的。
门下公:官员。
英发:才华横溢。
初仕:初入仕途。
卷舒:进退。
出处:仕途中的升迁和隐退。
儒辅:儒家重臣。
民有耻:百姓有所敬畏。
峥嵘:显赫。
清风:清廉之风。
独醒:独自清醒。
既醉:即使醉酒。
访落:寻求贤才。
百室赋盈:百姓富足。
吾侪:我们。
私爱:个人私情。
不足恃:不应依赖。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题目为《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其十九)》。诗中赞扬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官员,他行事公正,进退有度,注重道德礼教,对百姓有着深远影响。他的品行如同岷峨山一样峻峭,清风洒满乡间,令人敬仰。诗人认为,这位官员的清醒与公正,对于国家的治理是有益的,而个人私情不应成为决策的依据。诗中还提到成王访贤的历史典故,表达对贤能者的期待,强调为国谋划的重要性。整体上,这首诗赞美了高尚的官德和无私的为政之道。

收录诗词(815)

晁补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字:无咎
  • 号:归来子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 生卒年: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相关古诗词

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其十二)

东汉有两士,才智炫一时。

三公往访事,卧痾亦见辞。

伟明独不然,小道安取兹。

斯人似水镜,与世破昏疑。

忧国不为身,百世那可欺。

举杯相欢属,是事亦置之。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其十八)

十年一麦禾,此岁亦难得。

寄语吾州人,不饮良大惑。

经时无死市,吏责亦可塞。

先生门弟子,佐守同一国。

举杯日相属,有句安得默。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其十三)

斋居忽若遗,不识身与境。

颇疑酣中似,奈尔辄复醒。

东坡自云然,挈世一裘领。

是事吾有师,安敢囊出颖。

指穷火已传,岂待得薪炳。

形式: 古风

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其十五)

幼闻锦江春,欲访子云宅。

叩门问奇字,便埽四方迹。

青云看一鹗,凡毛愧累百。

劳公谕伯业,齿坚头未白。

何当摆俗累,岁月可惋惜。

形式: 古风 押[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