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赋桃灯杖(其二)

陶铸功名谢切磋,频挑试问夜如何。

从前扶策心长在,到底推移力更多。

次第烧残三寸草,分明垂下一枝荷。

短檠他日宁同弃,好效昌黎重作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凌云翰的《拟赋桃灯杖(其二)》描绘了一种人生的哲理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首句“陶铸功名谢切磋”暗示了主人公曾经追求功名但已淡泊名利,不再过分依赖外在的打磨和雕琢。接下来的“频挑试问夜如何”表达了主人公在深夜中反思自我,不断质疑和探索生活的真谛。

“从前扶策心长在”表明过去的扶持和努力并未消逝,仍然支撑着他的内心。“到底推移力更多”则强调了经历时间的推移,他的内在力量反而更加深厚。这两句揭示了诗人对人生经验积累和内在成长的肯定。

“次第烧残三寸草”运用比喻,将岁月比作燃烧的草,形象地展示了时光的流逝和个人青春的消逝。“分明垂下一枝荷”则象征着即使岁月荏苒,仍有坚韧的品质像荷花一样傲然挺立。

最后两句,“短檠他日宁同弃,好效昌黎重作歌”,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态度,即使面对人生的困境,也不愿放弃学习和创作,希望能像韩愈那样,即使在逆境中也能发出自己的声音,继续书写人生篇章。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桃灯杖这一物象,寓言式地展现了诗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了坚韧、淡泊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收录诗词(797)

凌云翰(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博览群籍,通经史,工诗。元至正间举人。洪武初以荐,授成都府学教授。后坐事谪南荒。有《柘轩集》

  • 字:彦翀
  • 籍贯:浙江仁和

相关古诗词

拟赋桃灯杖(其三)

斜倚弯弯玉一枝,策勋虽小贵逄时。

近床不厌频挑早,开卷宁辞再举迟。

乘暗每于贪睡后,生明多在正心时。

独怜映雪囊萤者,如此形容想未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拟赋桃灯杖(其四)

儒家此物用筵篿,浸润膏油节愈坚。

倒影每来书卷上,尽心长向酒樽前。

搔头已逼穷年景,举手能成不夜天。

想像流光端可比,只从暗里自推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拟赋桃灯杖(其五)

灯掭还于盏面横,却因挑剔强为名。

赋形且截长为短,举手能教暗作明。

轻助草生还有色,缓推花落更无声。

美人闲却金钗股,却笑蛾眉尽未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香奁八咏(其一)黛眉颦色

春山低压不成妆,捲起珠帘认渺茫。

鸳翠巧于愁里故,螺青难比画时长。

从教西子倾吴国,肯使文君老蜀乡。

莫指图中小颦处,恐惊胡马动渔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