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宿清源上人院

野客愁来日,山房木落中。

微风生夜半,积雨向秋终。

證道方离法,安禅不住空。

迷途将觉路,语默见西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客在深秋时节,于夜晚来到一处山林中的木屋中所感受到的情景。开篇“野客愁来日,山房木落中”,即刻画出主人公作为一个远行的游子,在一个阴郁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中抵达了这个偏僻的地方。这里的“愁”字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忧愁之情,而“山房木落中”则营造出一幅深秋林中的静谧景象,树叶纷飞,给人以萧瑟感。

接下来的“微风生夜半,积雨向秋终”,更进一步渲染了这一刻的宁静与孤寂。夜晚的微风轻拂过山房,使得这份寂寞更加深邃,而“积雨向秋终”则暗示着季节即将过去,天气转凉,这也许是自然界在告别丰饶的夏日,迎接严寒的冬夜。

诗人接着写道:“證道方离法,安禅不住空。”这里表达了对佛法的追求和悟性,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淡然与平静。"证道"意味着对真理的体认,而"离法"则暗示了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自由,安禅而不执着于形式,这是佛教中追求的境界。

最后,“迷途将觉路,语默见西东”,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自己在精神探索上的顿悟与自信。在迷茫的人生旅途上,他即将找到通向真理的道路,而这种理解不需要过多言语,因为它是内心深处的体验,是可以从四周环境中感受到的,如同能够从西方日落和东方日出中领悟到宇宙的变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与思考,以及在深秋夜晚的宁静氛围中所获得的心灵安顿。

收录诗词(205)

李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本人所作

  • 字:德新
  • 生卒年:818—876

相关古诗词

题荐福寺僧栖白上人院

空门有才子,得道亦吟诗。

内殿频徵入,孤峰久作期。

高名何代比,密行几生持。

长爱乔松院,清凉坐夏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题栖云寺立上人院

是法从生有,脩持历劫尘。

独居岩下室,长似定中身。

树老风终夜,山寒雪见春。

不知诸祖后,传印是何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题栖霞寺庆上人院

居与鸟巢邻,日将巢鸟亲。

多生从此性,久集得无身。

树老风终夜,山寒雪见春。

不知诸祖后,传印是何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赠长城庾将军

初年三十拜将军,近代英雄独未闻。

向国报恩心比石,辞天作镇气凌云。

逆风走马貂裘卷,望塞悬弧雁阵分。

定拥节麾从此去,安西大破犬戎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