鄜州留别王从事

相识未十日,相知如十年。

从来易离别,此去忽留连。

路险行冲雨,山高度隔天。

难终清夜坐,更听说安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才认识没十天,却感觉像相交了十年。
一直以来,分离总是容易,这次却突然舍不得。
道路崎岖,冒雨前行,山峰高耸,仿佛与天相接。
难以度过这宁静的长夜,还要听闻远方的边疆安危消息。

注释

相识:初次认识。
未十日:不到十天。
相知:相互了解。
如十年:如同十年的交情。
从来:一直。
易:容易。
离别:分离。
忽:忽然。
留连:舍不得离开。
路险:道路艰险。
行冲雨:冒着雨行走。
山高度隔天:山峰高得仿佛与天空相隔。
难终:难以结束。
清夜坐:宁静的夜晚独坐。
更:还。
听说:听说。
安边:边疆的安宁。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频所作的《鄜州留别王从事》。诗中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和不舍之情。

"相识未十日,相知如十年" 一句,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诗人与友人虽短暂的交往,却能迅速建立起深厚的了解和信任,这种关系仿佛经历了长达十年的考验。

接下来的两句 "从来易离别,此去忽留连",表明过去的分别总是轻松容易,而这次却难以割舍,表现出一种不愿别离的情感。

"路险行冲雨,山高度隔天" 描述了外在环境的艰难和阻隔,这里既可以理解为客观环境的不便,也可以看作诗人内心情感的写照。这种环境似乎更加剧化了他们即将到来的分别。

最后两句 "难终清夜坐,更听说安边",则是诗人在一个静谧的夜晚中,无法入睡,只能通过他人的安抚之言来缓解自己的不安和思念。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也透露出对边疆安宁的关切。

整首诗通过诗人与友人的告别,展现了深情厚谊和对远方战事的担忧,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独特的佳作。

收录诗词(205)

李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本人所作

  • 字:德新
  • 生卒年:818—876

相关古诗词

酬姚覃

不见又相招,何曾诉寂寥。

醉眠春草长,吟坐夜灯销。

泪堕思山切,身归转路遥。

年年送别处,杨柳少垂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暮秋重过山僧院

却接良宵坐,明河几转流。

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静室闻玄理,深山可白头。

朝朝献林果,亦欲学猕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暮秋宿清源上人院

野客愁来日,山房木落中。

微风生夜半,积雨向秋终。

證道方离法,安禅不住空。

迷途将觉路,语默见西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题荐福寺僧栖白上人院

空门有才子,得道亦吟诗。

内殿频徵入,孤峰久作期。

高名何代比,密行几生持。

长爱乔松院,清凉坐夏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