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十年泉石痼烟霞,吟看浮荣过眼花。
归去五株彭泽柳,困来七碗玉川茶。
功名得失藏蕉鹿,身世糊涂篆壁蜗。
我亦厌喧求静者,故园且种邵平瓜。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柴随亨的作品,以"和姜居仁感时韵"为题,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功名的淡泊态度。首句"十年泉石痼烟霞"描绘了诗人长期沉浸于山林泉石之间,沉醉于自然美景之中,暗示了他对尘世浮华的疏离。"吟看浮荣过眼花"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世间荣华富贵的超脱,认为这些都是过眼云烟。
"归去五株彭泽柳"借用了陶渊明在彭泽县种柳的故事,表达了诗人渴望回归田园,过上简朴生活的愿望。"困来七碗玉川茶"则体现了诗人对品茗清修的喜爱,用玉川茶的闲适生活来对抗世俗的纷扰。
"功名得失藏蕉鹿"借用典故,比喻功名如同虚幻的鹿,难以捉摸,暗示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看淡。"身世糊涂篆壁蜗"则以蜗牛在壁上的寓言,形容自己对世事的看破,不执着于个人得失。
最后两句"我亦厌喧求静者,故园且种邵平瓜"直接表达了诗人厌倦尘世喧嚣,选择回归田园,效仿邵平(西汉隐士)种瓜自给的生活,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心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淡然,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超脱的人生观。
不详
宋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时年三十七(《宝祐四年登科录》)。曾知建昌军。宋亡,与兄望、弟元亨、元彪俱隐于榉林九磜之间,世称‘柴氏四隐’。著作已佚。明万历中裔孙复贞等搜辑遗稿,编为《柴氏四隐集》。事见清同治《江山县志》卷一一。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柴氏四隐集》为底为本,编为一卷
梦觉钟山夜半钟,自怜寒月照山翁。
曲从玉树歌声断,数逐金陵王气终。
故老更思王化北,南人惟唱大江东。
凭阑不见豪华事,只是江豚夜起风。
采蘩春日咏迟迟,何事于今咏黍离。
夜到子中分旦气,岁从寅上授人时。
野花啼鸟般般意,流水孤村岸岸移。
且向醉中歌一曲,自怜吾及共吾儿。
夜长难得寐,况复雨淋淫。
百事不如意,一时都上心。
客程歧路远,归兴海涛深。
赖有东林社,招摇赋赏音。
西风独凭阑干处,可是愁人鬓易华。
老木不生秋后叶,孤灯空结夜来花。
中原落日无归雁,故国青山有去鸦。
欲向清尊消旧恨,路迷行客正思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