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奉义朝中国,殊恩及远臣。
乡心遥渡海,客路再经春。
落日谁同望,孤舟独可亲。
拂波衔木鸟,偶宿泣珠人。
礼乐夷风变,衣冠汉制新。
青云已干吕,知汝重来宾。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远行的士人对故乡和亲朋的深切思念之情。诗中的“奉义朝中国,殊恩及远臣”表明了诗人对于国家和君王的忠诚与敬仰,同时也表达了对远方的臣子们的关怀。接着,“乡心遥渡海,客路再经春”则描绘了诗人远离家乡,跨越大海,又一次踏上异乡之路的孤独和无奈。
在“落日谁同望,孤舟独可亲”中,诗人面对着夕阳下的孤独小船,只能与它为伴,这种景象强化了诗人的寂寞感。随后,“拂波衔木鸟,偶宿泣珠人”则通过水中的浮叶和树梢间的鸟儿,以及夜晚中偶然停靠时流下的泪珠,来形容诗人旅途中的孤独与哀伤。
“礼乐夷风变,衣冠汉制新”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异乡文化与自家传统之间差异的感受,以及对自己民族服饰和礼仪的坚守。最后,“青云已干吕,知汝重来宾”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再次到来的期待和欣喜。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一位远行者在异乡的孤独、思念以及对于故土文化的坚守。
不详
驱马击长剑,行役至萧关。
悠悠五原上,永眺关河前。
北虏三十万,此中常控弦。
秦城亘宇宙,汉帝理旌旃。
刁斗鸣不息,羽书日夜传。
五军计莫就,三策议空全。
大漠横万里,萧条绝人烟。
孤城当瀚海,落日照祁连。
怆矣苦寒奏,怀哉式微篇。
更悲秦楼月,夜夜出胡天。
进军飞狐北,穷寇势将变。
日落沙尘昏,背河更一战。
骍马黄金勒,雕弓白羽箭。
射杀左贤王,归奏未央殿。
欲言塞下事,天子不召见。
东出咸阳门,哀哀泪如霰。
夜来三渚风,晨过临淮岛。
湖中海气白,城上楚云早。
鳞鳞鱼浦帆,漭漭芦洲草。
川路日浩荡,惄焉心如捣。
且言任倚伏,何暇念枯槁。
范子名屡移,蘧公志常保。
古人去已久,此理今难道。
扶苏秦帝子,举代称其贤。
百万犹在握,可争天下权。
束身就一剑,壮志皆弃捐。
塞下有遗迹,千龄人共传。
疏芜尽荒草,寂历空寒烟。
到此尽垂泪,非我独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