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为重阳上古台,乱时谁见菊花开。
偷?白发真堪笑,牢锁黄金实可哀。
是个少年皆老去,争知荒冢不荣来。
大家拍手高声唱,日未沈山且莫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重阳日有作》,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以及历史沧桑的深刻感慨。诗中“一为重阳上古台,乱时谁见菊花开”两句,描绘出在重阳节(即双九节)登上古台的景象,古台寂静无人,只有菊花默默绽放,透露出一股冷清与孤独之感。诗人通过这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于乱世中美好事物不为人知的哀叹。
“偷?白发真堪笑,牢锁黄金实可哀”两句,则是对人生无常和物质欲望的反思。诗人自嘲自己的头发早已斑白,岁月匆匆,而人们却对黄金如此执着,这种对比强烈地表达了诗人的悲凉与世事的无常。
“是个少年皆老去,争知荒冢不荣来”两句,则是对生命流逝和历史遗迹的感慨。诗人指出即使是在盛年之时,也难免会步入老年,而那些曾经辉煌的陵墓现在已经沦为荒冢,失去了往日的荣耀。
最后,“大家拍手高声唱,日未沈山且莫回”两句,是诗人在呼唤人们珍惜时光,尽管日落山头,但仍要尽情享受当下,不必急于归去。这既是对生命中美好瞬间的留恋,也是对即将到来的夜晚和死亡的无奈。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重阳节这一特定的时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于生命易逝、历史沧桑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触目生归思,那堪路七千。
腊中离此地,马上见明年。
郡邑溪山巧,寒暄日月偏。
自疑双鬓雪,不似到南天。
十载同栖庐岳云,寒烧枯叶夜论文。
在生未识公卿面,至死不离麋鹿群。
从见蓬蒿丛坏屋,长忧雨雪透荒坟。
把君诗句高声读,想得天高也合闻。
病向名场得,终为善误身。
无儿承后嗣,有女托何人。
葬礼难求备,交情好者贫。
惟馀旧文集,一览一沾巾。
何言寸禄不沾身,身没诗名万古存。
况有数篇关教化,得无馀庆及儿孙。
渔樵共垒坟三尺,猿鹤同栖月一村。
天下未宁吾道丧,更谁将酒酹吟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