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高阳台·闰七夕》由清代诗人袁绶所作,描绘了七夕节的浪漫与哀愁,以及对爱情的深切期盼。
开篇“鸳杼重停,鹊桥又渡,银河瑟瑟涵秋”,以“鸳杼”和“鹊桥”象征爱情的桥梁,银河则为阻隔,秋意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接着“笑指星榆,明蟾已上枝头”,描绘了七夕之夜,月亮高挂,星辰闪烁的美丽景象,以“笑指”二字,赋予了自然景物以情感色彩,增添了一抹温馨与期待。
“含情欲话三旬别,问仙郎、可省离愁”两句,直接点出了恋人分别一个月后的相思之情,通过询问仙郎是否能理解离别的痛苦,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与哀愁。接下来“算佳期,不分今年,两度绸缪”,强调了七夕节对于情侣们的重要性,即使今年已是第二次庆祝,但那份期待与筹备依然如初,体现了爱情的恒久与执着。
“人间共盼輧车过,早心香篆袅,眉案光浮”几句,描绘了人们在七夕之夜共同祈求幸福的情景,心香缭绕,眉案泛光,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虔诚。
“露径蛛丝,穿针犹倚高楼”,通过露珠、蛛丝和穿针等细节,进一步渲染了七夕之夜的静谧与神秘,同时也暗示了女性在这一天的传统习俗——穿针引线,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最后,“花冠莫便潜催曙,愿凉宵、更闰莲筹”,表达了希望夜晚能够更长一些,让情侣们有更多的时间相聚,体现了对时间的渴望与珍惜。
“乞天孙,富贵长生,吉语仍留”,则是向传说中的织女(天孙)祈求,希望他们能够拥有富贵、长寿的生活,并留下美好的祝福,将对爱情的美好愿望寄托于神话之中。
整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七夕节这一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深厚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清代文人表达爱情与情感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