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费鍊师供奉赴上都

缩地周游不计程,古今应只有先生。

已同化鹤临华表,又见骖龙向玉清。

萝磴静攀云共过,雪坛当醮月孤明。

无因相逐朝天帝,空羡烟霞得送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无需计算行程就能遍游大地,自古至今恐怕只有先生能做到。
他已经如同仙鹤降临在华表之上,又看见自己驾驭龙车前往玉清仙境。
静静地攀爬藤萝石阶,与白云相伴而过,月光下的雪坛显得格外明亮。
无法跟随他去朝见天帝,只能羡慕他能与烟霞相伴,自由来去。

注释

缩地:瞬间移动。
周游:遍游。
不计程:无需计算路程。
古今:自古至今。
只有:只有。
先生:指代某位有特殊能力的人。
化鹤:变为仙鹤。
华表:古代的一种木制标志,象征着仙境。
骖龙:驾驭龙。
玉清:道教中的上清境界。
萝磴:藤萝覆盖的石阶。
云共过:与白云相伴。
雪坛:积雪的坛台,可能指修行或祭祀的地方。
醮月:对着月亮举行仪式。
相逐:追随。
朝天帝:朝拜天帝。
空羡:只能羡慕。
烟霞:指自然美景,也象征仙人生活。
送迎:迎接和送别。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姚鹄所作,名为《送费锜师供奉赴上都》。诗中表现了对佛教僧侣的崇敬和送别之情,同时也蕴含着诗人对于禅学修行的一种向往与赞美。

首句“缩地周游不计程”,运用了道家思想中的“缩地”概念,意味着超越时空限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紧接着,“古今应只有先生”表达了诗人对佛教僧侣的崇敬之情,认为在古往今来,只有这些高僧能够达到这种境界。

接下来的“已同化鹤临华表,又见骖龙向玉清”,则是借用仙鹤和龙的形象来比喻佛教僧侣已经达到了与道合一、超凡脱俗的境地。其中,“骖龙”指的是乘着祥云腾飞的龙,象征着修行者通过禅定能够达到心灵的清净和解脱。

“萝磴静攀云共过,雪坛当醮月孤明”,则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合一的境界。“萝磴”指的是幽深的山谷,“静攀云”形容僧侣在山中修行,与云同在;“雪坛”是佛教中的坐禅之地,“当醮月孤明”则表达了夜深人静,只有月光照耀,象征着心灵的清醒和纯净。

最后两句“无因相逐朝天帝,空羡烟霞得送迎”,诗人表达了一种对僧侣升入天界的心向往和赞美之情。其中,“无因”指的是没有任何执着或障碍,“相逐朝天帝”意味着与神佛同行;“空羡烟霞得送迎”则是说诗人虽然不能亲身前往,但仍然心怀仰慕,希望能够如烟霞一般被接引到仙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禅定境界的描绘,以及对佛教僧侣崇高精神状态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达到心灵解脱的向往。

收录诗词(37)

姚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贺知章入道

若非尧运及垂衣,肯许巢由脱俗机。

太液始同黄鹤下,仙乡已驾白云归。

还披旧褐辞金殿,却捧玄珠向翠微。

羁束惭无仙药分,随车空有梦魂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送程秀才下第归蜀

莺迁与鹢退,十载泣岐分。

蜀道重来老,巴猿此去闻。

晓程侵岭雪,远栈入溪云。

莫滞趋庭恋,荣亲祗待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晓发

旅行宜早发,况复是南归。

月影缘山尽,钟声隔浦微。

残星萤共失,落叶鸟和飞。

去去渡南浦,村中人出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寄友人

西风又开菊,久客意如何。

旧国天涯远,清砧月夜多。

明时难际会,急景易蹉跎。

抱玉终须献,谁言恋薜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