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蔡仲简七世祖画卷

米家书画时所贵,天启墨妙俱名世。

元章珍重识此图,今复流传归蔡氏。

蔡询爱画神亦化,君惜斯图忆难弟。

我来把玩秋风前,总是江乡晓行意。

乾坤元气何淋漓,硉矹出此胸中奇。

苍茫叠嶂分远近,缥缈烟树罗参差。

小桥山客方行处,野艇渔翁初起时。

长江茫茫限南北,宛若淮东看山色。

青山隔岸即江南,惆怅干戈满淮北。

江乡晓天风露寒,我独长歌行路难。

安得小船载书画,送君岁晚归金坛。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郑潜的《题蔡仲简七世祖画卷》是一首题画诗,通过对画卷内容的细腻描绘和情感寄托,展现了诗人对画作的赞赏与感慨。诗中提到米家(指宋代画家米芾)的书画技艺高超,画卷本身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被元章珍视,并最终落入蔡氏之手。

诗人蔡询对画卷中的山水画情有独钟,仿佛能与画中神韵共鸣,唤起了他对亡弟的思念。诗人自己在秋风中欣赏画卷,仿佛置身于江乡的清晨,感受到画面中深远的意境,如江水绵延、山峦起伏,烟树朦胧,小桥渔舟,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江南山水图。

画卷中的景色引发了诗人对南北分裂的忧虑,他感叹淮河两岸的战乱,而江南的青山与淮北的战火形成鲜明对比。诗人独自面对晓天寒露,情绪低落,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最后,诗人以深情的祝愿收尾,希望能在岁末之际,乘一叶小舟,将画卷与友人一同送往金坛,寓意着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充分体现了诗人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热爱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收录诗词(197)

郑潜(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时,官至海北廉访司副使。后寓居福州怀安,买田建义学,以教育后进。又立白苗、阳岐二渡,买田供舟子生计,人称郑公渡。入明,起为宝应县主簿,迁潞州同知。有《樗庵类稿》

  • 字:彦昭
  • 籍贯:元明间徽州歙县

相关古诗词

题方壶为牛自牧画罗浮日观图

罗浮入海摇坤轴,荡漾深涵九渊绿。

曈曈日观舒红光,起看夜半金乌浴。

金乌浴罢紫轮升,照见山人旧茅屋。

闪闪千岩气欲丹,溶溶万顷云如玉。

是时山人牛自牧,曾向山头逢鬼谷。

归来啸傲对乌君,千里罗浮在林麓。

方壶仙伯天机熟,元气淋漓秋一幅。

弟子得之犹宝笈,求我品题期自勖。

我方卧病如孤鹤,斗室瓮大愁局促。

洒然神气一飞扬,立向云间散心目。

安得与尔临扶桑,濯发沧浪睇晴旭。

形式: 古风

周伯温题郑仁可所藏张师夔斗泉图

居庸秀色连西山,五云楼阁空濛间。

玉泉飞练散冰雪,昔我走马听潺湲。

南闽回首天万里,历遍好山并好水。

张公此画海上来,积翠浮岚照清泚。

观风使者骨已仙,玉堂学士诗可传。

披图怀旧三叹息,使我长忆归林泉。

林泉茆屋青松下,俯视白云手堪把。

山中正好话渔樵,江干何用劳车马。

况子策勋初试官,焉能伴我穷跻攀。

明年花县公事简,看画吟诗春倚栏。

形式: 古风

道山饮渌轩题海潮图

海门秋高明月凉,潮头雪立千丈强。

皎如匹练横潇湘,素霓天表骖龙骧。

雷轰马突飞电光,胥魂怒激天低昂。

银涛如山势莫当,灵怪出没神蛟藏。

我昔弱冠游文场,江楼纵目歌慨慷。

别来几载归梦长,西湖月冷吴山苍。

云翁健笔图横阳,对此恍若临钱塘。

水渌可餐溪可杭,中洲留客情不忘,为君三叹题高堂。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玄石行为贡尚书赋

尚书阶前有玄石,流落江湖旧曾识。

当时从者惜馀赀,今日移来乃神力。

初看尚尔混泥沙,熟视洒然供拂拭。

黑云风断涌峨眉,紫气霞开见灵壁。

终朝静对无磷缁,扣之则应声相随。

梅花点点上乌几,柳丝绵绵萦砚池。

湘沙惊落孤雁鹜,东海跃出生蛟螭。

千年谁凿混沌窍,半夜误击珊瑚枝。

人生遇合还如是,尚书感慨亲留记。

娇容丽质岂高人,错节蟠根知利器。

坡仙空作仇池梦,愚翁信遂移山志。

为公歌此玄石行,飒飒霜风动寒翠。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