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理斋殉节诗(其二)

遗像萧然江上祠,清流终古照须眉。

枫林落月飞元鹤,石栈天梯叫子规。

薄宦生涯存缥帙,佳儿名望重金闺。

千秋论定銮坡笔,不愧当年读史时。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江边祠堂中安息的遗像,祠堂内景物清幽,江水长流,映照着人物的英姿。枫林中的月亮与飞翔的仙鹤相映成趣,石栈道上,子规鸟的啼鸣回荡。诗人以“薄宦”自谦,表达了自己虽为官微末,但依然坚守道德操守,希望后人能记住他的事迹。诗中提到的“佳儿名望重金闺”,暗示了他家庭的荣耀和后代的显赫。最后,“千秋论定銮坡笔,不愧当年读史时”两句,表明了诗人对自己一生的评价,认为自己在历史的记录中留下了光彩,无愧于年轻时的勤奋学习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高远,展现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后世的期许。

收录诗词(2)

阎学淳(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常理斋殉节诗

四座且弗喧,听我昔岭歌。

昔岭在何许,蚕丛隘岷峨。

西边稽天诛,元帅挥雕戈。

转输重兹地,守处烦麾柯。

曰予有良吏,抚绥得人和。

三年委持筹,宽大捐烦苛。

一朝起困兽,踶躅何其多。

仓皇抱穷垒,一燎惊原阿。

矫矫常大夫,在险气弗蹉。

从容挥壮士,飞风雪滂沱。

崇庾为盗粮,臣死罪匪讹。

丈夫一取贼,殉职期无佗。

是时鼓声衰,黑云颓岩陁。

大呼驰杀贼,义勇推山河。

力穷舌不断,碧血漂丹莎。

忠诚激厮羌,并尽无委陀。

光之司勋爵,宠锡章羔紽。

巍巍浣溪祠,冠冕瑽金珂。

彰彰桐乡碑,故老恒摩挲。

蜀之水悠悠,蜀山高峨峨。

至今昔岭头,铁马空中过。

谁为燕然铭,勒此并不磨。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奉题中宪大夫崇庆刺史常公殉节录后

涔涔雅雨带黎风,锁院当年报警同。

芒射旄头横岭上,魂乘鹤背返辽东。

鸣琴跌宕传儒治,膏刃仓皇作鬼雄。

为道遗孤今绾绶,畿南治最继昭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题崇庆刺史常君殉节录

初秋夜坐孤镫光,烈风雷雨来虚堂。

正襟披诵殉节录,忠义郁勃淩清霜。

呜呼常君一儒士,杀身成仁不畏死。

志行卓立由平生,仓卒赴难非偶尔。

钟英山岳生东辽,博涉经史当垂髫。

谈诗击剑兼习射,酒酣英气干青霄。

一缕精诚见心术,填溢衷肠皆热血。

题篇曾泣费敬侯,读史常怀周遇吉。

纵谭成败意气豪,抚膺太息苍天高。

捧檄西充多惠政,三军给饷驰驱劳。

朝廷考最迁州牧,感激酬恩志益笃。

逆酋反覆恣披猖,仓黄转掠木果木。

常君一怒发冲冠,慷慨应敌凭雕鞍。

提刀见贼击且骂,厉声震野风号寒。

精灵奋发排海岱,荧惑欃枪三舍退。

彼众我寡势不支,可怜被创身首碎。

战袍铁裂血模糊,此日伤心大丈夫。

万民感动尽泣下,名留竹帛千秋俱。

天家旌忠立祠庙,忠魂常与日星耀。

蜀江遗烈长如生,青史垂芳许凭吊。

形式: 古风

书崇庆牧恤赠观察常理斋先生殉节录后

男儿血性本天成,报答君恩一死轻。

固是疏防由大将,还欣骂贼有书生。

诗篇末散精灵在,竹帛常垂姓宇荣。

料得忠魂多慰藉,故人何用泪纵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