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朝欢.和苏伯固

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摇空千顷白。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此生长接淅。与君同是江南客。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

明日西风还挂席。唱我新词泪沾臆。灵均去后楚山空,澧阳兰芷无颜色。君才如梦得。武陵更在西南极。《竹枝词》,莫傜新唱,谁谓古今隔。

形式: 词牌: 归朝欢

翻译

我曾梦见与你共同乘舟于太湖,雪白的浪花一望无际。梦醒之后满眼是庐山的倚天之峰。咱俩一生行色匆匆,都是江南的过客。迷离幻象、湖山清景,俱如飞梭过眼,转瞬即逝了。
随着西去的征帆,我心随帆驶,想到在澧阳行吟漂泊过的屈原,那里的香草也因为伟人的逝去而憔悴无华了,你的才华不减梦得,他谪居的武陵在这里的西南远方,又和你所要去的澧阳同是莫傜聚居之地,到了那边便可接续刘梦得的馀风,创作出可与刘禹锡的《竹枝词》媲美的“莫傜新唱”来,与千古名贤后先辉映。

注释

震泽:太湖古称震泽。
接淅:指匆匆忙忙。

江南客:江南游子。
挂席:犹挂帆。
泪沾臆:沾臆,泪水浸湿胸前。
灵均:屈原的字。
澧阳兰芷:澧阳,今湖南澧县。
古代为澧州。
梦得:唐代诗人刘禹锡。
武陵:今湖南常德一带,古武陵地。
唐代朗州。
《竹枝词》:本四川东部一带民歌。
莫傜:少数民族名称;即部分瑶族的古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归朝欢·和苏伯固》。诗人以梦境起笔,描绘了一幅舟行震泽、雪浪翻腾的壮丽景象,醒来后却发现自己身处庐山之中,满目皆是青翠的峰峦,如同倚天而立。他感叹自己一生漂泊,与朋友都是江南的过客,梦境与现实交织,如同飞梭般短暂。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友人苏伯固的深深怀念,引用屈原的典故,暗示苏伯固离去后,如同楚地的山水失去了色彩。他对苏伯固的才华赞不绝口,认为其才情犹如唐朝的刘禹锡,而武陵之地则遥远而神秘,仿佛将他们的友情跨越了时空。

最后,诗人寄语未来的岁月里,希望他们的友谊能像竹枝词那样流传,尽管时代变迁,但他们的诗词仍能跨越古今,成为永恒的佳话。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苏轼豪放而又细腻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南歌子

见说东园好,能消北客愁。虽非吾土且登楼,行尽江南南岸,此淹留。

短日明枫缬,清霜暗菊球。流年回首付东流,凭仗挽回潘鬓,莫教秋。

形式: 词牌: 南歌子

木兰花令.宿造口闻夜雨寄子由、才叔

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

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醉歌舞。尊前必有问君人,为道别来心与绪。

形式: 词牌: 木兰花令

浣溪沙

几共查梨到雪霜,一经题品便生光,木奴何处避雌黄。

北客有来初未识,南金无价喜新尝,含滋嚼句齿牙香。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咏橘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

形式: 词牌: 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