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代北几千里,前年又复经。
燕山云自合,胡塞草应青。
铁马喧鼙鼓,蛾眉怨锦屏。
不知羌笛曲,掩泪若为听。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生活和战争氛围的诗。首句"代北几千里,前年又复经"表达了诗人对遥远边疆之旅的感慨以及对往年战事的回忆。"燕山云自合,胡塞草应青"则写出了边地的自然风光,其中"燕山"指代北地区的山脉,"胡塞"是古人对北方民族的一种称呼,这两句描绘了一幅边疆春色初生的画面。
接下来的"铁马喧鼙鼓,蛾眉怨锦屏"则转向战争的声音和女人的思念。"铁马"象征着战马的嘶鸣,"鼙鼓"是古代战争中使用的一种军事乐器,"蛾眉"形容女子纤细的眉毛,"怨锦屏"则暗示了边塞战士家中的女性对远行丈夫的思念和不舍。
最后两句"不知羌笛曲,掩泪若为听"表达了一种无从得知遥远他方音乐旋律,内心却又如同聆听般感慨流泪的情怀。"羌笛"是古代一种乐器,常用来表达边塞的音乐特色,这里诗人通过对这种乐曲的无从得知和想象中的聆听,抒发了对边地生活、战争离别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体验。
不详
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玉颜恒自敛,羞出镜台前。
早惑阳城客,今悲华锦筵。
从军人更远,投喜鹊空传。
夫婿交河北,迢迢路几千。
提筐红叶下,度日采蘼芜。
掬翠香盈袖,看花忆故夫。
叶齐谁复见,风暖恨偏孤。
一被春光累,容颜与昔殊。
风雪晴来岁欲除,孤舟晚下意何如。
月当轩色湖平后,雁断云声夜起初。
傍晓管弦何处静,犯寒杨柳绕津疏。
三间茅屋东溪上,归去生涯竹与书。
客过无名姓,扁舟系柳阴。
穷秋南国泪,残日故乡心。
京洛衣尘在,江湖酒病深。
何须觅陶令,乘醉自横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