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九首(其六)

言失于须臾,百世不可除。

行失几席间,恶名满八区。

百年养不足,一日毁有馀。

谅彼耻不仁,戒哉惟厥初。

形式: 古风

翻译

一时的言语失误,千秋万代也无法消除。
稍纵即逝的行为偏差,会招致恶名流传整个区域。
积累百年的德行可能还不够,一天的过失却足以毁掉一切。
可想而知,他们以不仁为耻,应当从一开始就谨慎行事。

注释

须臾:片刻,短时间内。
百世:千年,长久的时间。
除:消除,抹去。
几席间:日常交往中,小范围。
恶名:坏名声,臭名昭著。
八区:泛指广大地区。
百年养不足:长期修养积累不足以形容。
一日毁有馀:一日之过就足以造成毁灭性的后果。
谅:料想,可以理解。
耻不仁:以不仁为耻。
戒:警惕,谨慎。
厥初:初始,开始。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收录于他的《寓言九首》中的第六首。诗中反映了作者对于语言的慎重态度以及对不良行为后果深刻的认识。

“言失于须臾,百世不可除。”这两句表达了言辞一旦失误,即使是短暂的一瞬间,也可能会带来无法弥补的后果,影响长达百世。这里强调了语言的力量及其潜在的危害。

“行失几席间,恶名满八区。”接着的两句则描述了行为上的过失,哪怕是在极短的时间内,比如几席谈话之间,也可能导致声名狼藉,恶名远播至四面八方。

“百年养不足,一日毁有馀。”这两句进一步深化前面的思想,即人可能花费百年的时间来培养自己的德行和形象,但却可能在一天之内因为某种行为而使其全部功亏一篑,甚至留下遗憾。

“谅彼耻不仁,戒哉惽厥初。”最后两句则是对那些没有羞耻之心、做出不仁行为的人的警示。诗人强调应该从最初就有所警觉,避免走上邪路,从而引以为戒。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言”和“行”的反思,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谨慎行事,用以维护个人的品德与声誉。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寓言九首(其五)

贞观业万世,经营岂非艰。

其子一摇之,宗庙灵几殚。

开元始聪明,一眚奔岷山。

功高后毁易,德薄人存难。

形式: 古风

寓言九首(其四)

婚丧孰不供,贷钱免尔萦。

耕收孰不给,倾粟助之生。

物赢我收之,物窘出使营。

后世不务此,区区挫兼并。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寓言九首(其三)

周公歌七月,耕稼乃王术。

宣王追祖宗,考牧与宫室。

甘棠能听讼,召伯圣人匹。

后生论常高,于世复何实。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寓言九首(其二)

不得君子居,而与小人游。

疵瑕不相摩,况乃祸衅稠。

高语不敢出,鄙辞强颜酬。

始云避世患,自觉日已偷。

如傅一齐人,以万楚人咻。

云复学齐言,定复不可求。

仁义多在野,欲从苦淹留。

不悲道难行,所悲累身修。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