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许道宁画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满眼都是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苍翠的山岚又属于哪一郡的山。
画中那辽阔万里的意境,今却画在尺幅不大的一窗间。
树木映照在夕阳的余晖中,孤独的暮色昏云,还未归去。
这幅画中含有不寻常诗句,吟咏不断也体会不出其意境。

注释

许道宁:宋河间人,一作长安人,善画,自成一家。
一窗间:指画幅不大。
晚:晚照或晚气。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题许道宁画之作,通过对画中长江山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画面深远意境的感悟。首句“满眼长江水”以视觉入笔,展现出壮阔的江景;“苍然何郡山”则描绘了山色的苍茫,让人想象出具体的地理风貌。接下来,“向来万里意”回顾了画家可能在画中寄托的万里江山之思,而“今在一窗间”则将这种思绪浓缩在眼前的小幅画作之中。

“众木俱含晚”描绘了树木在傍晚时分的静谧和沉寂,暗示着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更迭;“孤云遂不还”则借孤云的形象,表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蕴,仿佛画中的云彩也被画者的笔墨所留住。最后两句“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诗人感叹画中蕴含的诗意深远,即使反复吟咏也无法完全传达其精髓,流露出对画作艺术魅力的赞叹。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许道宁画作的欣赏和对艺术境界的领悟。

收录诗词(657)

陈与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字:去非
  • 号:简斋
  • 生卒年:1090-1138

相关古诗词

衡岳道中(其一)

野客元耕崧岳田,得游衡岳亦前缘。

避兵径度吾岂忍,欲雨还休神所怜。

世乱不妨松偃蹇,村空更觉水潺湲。

非无拄杖终伤老,负此名山四十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赠傅子文

渔子牧儿谈笑新,先生胜日步湖漘。

沙边忽见长身士,头上仍攲折角巾。

豺虎不能宽远俗,山川终要识诗人。

芦丛如画斜阳里,拄杖相寻无杂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赠漳州守綦叔厚

过尽蛮荒兴复新,漳州画戟拥诗人。

十年去国九行旅,万里逢公一欠伸。

王粲登楼还感慨,纪瞻赴召欲逡巡。

绳床相对有今日,剩醉斋中软脚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江行晚兴

曾听石楼水,今过邵州滩。

一笑供舟子,五年经路难。

云间落日淡,山下东风寒。

烟岭丛花照,夕湾群鹭盘。

生身后圣哲,随俗了悲欢。

淹旅非吾病,悠悠良足叹。

形式: 排律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