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

旧谷行将尽,良苗未可希。

老年方爱粥,卒岁且无衣。

雀乳青苔井,鸡鸣白板扉。

柴车驾羸牸,草屩牧豪狶。

夕雨红榴拆,新秋绿芋肥。

饷田桑下憩,旁舍草中归。

住处名愚谷,何烦问是非。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翻译

旧年的粮食快要吃完,新的好苗子还不能期待。
晚年我特别喜欢喝粥,一年到头恐怕都没有衣服穿。
麻雀在长满青苔的井边哺育小鸟,鸡在涂着白漆的木门上打鸣。
破旧的柴车由瘦弱的母牛拉着,草鞋下放牧着凶猛的猪。
傍晚的雨水使石榴裂开,初秋时分绿芋长得肥硕。
在桑树下休息,送饭到田间,从杂草丛生的小路回家。
我住的地方叫愚谷,何必去理会那些是是非非呢。

注释

旧谷:指储存的粮食。
良苗:好的稻苗。
老年:晚年。
卒岁:一年到头。
雀乳:麻雀喂养雏鸟。
白板扉:涂有白漆的木门。
柴车:简陋的柴车。
羸牸:瘦弱的母牛。
草屩:草鞋。
牧豪狶:放牧肥壮的猪。
夕雨:傍晚的雨。
红榴拆:石榴因雨水而裂开。
饷田:给在田里劳作的人送饭。
桑下憩:在桑树下休息。
旁舍:邻居的房子。
草中归:穿过草丛回家。
愚谷:诗人的居所名,意为愚笨的人居住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农的平凡生活和他的自足情怀。开篇“旧谷行将尽,良苗未可希”表达了对即将收成的庄稼和期待中的好收成的关切。这两句既是对农业劳动的写实,也反映出老农对自然天时的顺应与期盼。

接着,“老年方爱粥,卒岁且无衣”展示了老人的生活简朴和清贫。爱食粥米说明了他已经不再追求奢侈,只满足于简单的饮食;“卒岁”指的是到老年时才拥有衣物,意味着一生勤俭。

“雀乳青苔井,鸡鸣白板扉”则是对家园景象的描绘。小鸟在井旁筑巢,鸡鸣声从简陋的门扉传出,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田间野趣和宁静生活。

“柴车驾羸牸,草屩牧豪狶”写出了农村的生产活动。老人不仅种植作物,还要收集柴火,放牧家畜。这两句强调了老人的勤劳和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诗歌接下来的“夕雨红榴拆,新秋绿芋肥”又转向季节变化与农作物生长。晚上的雨水滋润了植物,红色的葫芦成熟而饱满,新秋时节的芋头也长得丰硕,这些都是对丰收景象的描绘。

“饷田桑下憩,旁舍草中归”则是老农在田间劳作后,坐在桑树下休息,以及回家的情境。这里传达出一种平和与满足。

最后,“住处名愚谷,何烦问是非”表明了诗人对居所的自豪以及对外界评价的超然。老农的家被称作“愚谷”,这可能含有谦逊之意,同时也显示出他不愿过多关注世俗的纷争与评议。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老农的平实、自给自足以及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厚情感。

收录诗词(382)

王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任太乐丞。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名和字的由来。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字:摩诘
  • 籍贯: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
  • 生卒年:721年

相关古诗词

戏赠张五弟諲三首(其一)

吾弟东山时,心尚一何远。

日高犹自卧,钟动始能饭。

领上发未梳,床头书不卷。

清川兴悠悠,空林对偃蹇。

青苔石上净,细草松下软。

窗外鸟声闲,阶前虎心善。

徒然万象多,澹尔太虚缅。

一知与物平,自顾为人浅。

对君忽自得,浮念不烦遣。

形式: 古风

戏赠张五弟諲三首(其二)

张弟五车书,读书仍隐居。

染翰过草圣,赋诗轻子虚。

闭门二室下,隐居十年馀。

宛是野人野,时从渔父渔。

秋风自萧索,五柳高且疏。

望此去人世,渡水向吾庐。

岁晏同携手,只应君与予。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戏赠张五弟諲三首(其三)

设罝守毚兔,垂钓伺游鳞。

此是安口腹,非关慕隐沦。

吾生好清净,蔬食去情尘。

今子方豪荡,思为鼎食人。

我家南山下,动息自遗身。

入鸟不相乱,见兽皆相亲。

云霞成伴侣,虚白侍衣巾。

何事须夫子,邀予谷口真。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早入荥阳界

汎舟入荥泽,兹邑乃雄藩。

河曲闾阎隘,川中烟火繁。

因人见风俗,入境闻方言。

秋野田畴盛,朝光市井喧。

渔商波上客,鸡犬岸旁村。

前路白云外,孤帆安可论。

形式: 排律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