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胡居士

日暖风微南陌头,青田红树起春愁。

伯劳相逐行人别,岐路空归野水流。

遍地寻僧同看雪,谁期载酒共登楼。

为言惆怅嵩阳寺,明月高松应独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阳光温暖,微风轻拂在南边的路上,绿色的田野和红色的树木勾起了春天的忧郁。
伯劳鸟相互追逐,象征着离别的行人,分岔的路上只有空旷的溪水回流。
我原想遍地找僧人一同赏雪,谁知无人能陪我携酒登高。
说到惆怅,恐怕只有嵩阳寺的明月高挂,松林寂静,适合独自游走。

注释

日暖:阳光温暖。
风微:微风。
南陌头:南边的道路。
青田:绿色的田野。
红树:开红花的树。
春愁:春天的忧郁。
伯劳:一种鸟类,常用来象征离别。
行人别:行人的离别。
岐路:分岔的道路。
空归:空荡荡地返回。
野水:野外的溪流。
遍地:到处,全面。
寻僧:寻找僧人。
同看雪:一起观赏雪景。
载酒:带着酒。
共登楼:一起登上高楼。
惆怅:感到失落,忧郁。
嵩阳寺:古代的一座寺庙,位于河南登封。
独游:独自游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闲适的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抒发了自己的情感。"日暖风微南陌头,青田红树起春愁"两句,写出了初春时节,阳光温和,微风吹拂,南边的小路上,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其中“春愁”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忧虑或是对离别的思念。

"伯劳相逐行人别,岐路空归野水流"两句,则转向了人际间的情感交流和离别之情。伯劳原是一种古代的乐器,用以比喻友人的相送而别,而“岐路”指的是道路空寂,无人归来,伴随着野水的流淌,这里的意象显得有些凄凉。

"遍地寻僧同看雪,谁期载酒共登楼"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与僧侣共同赏雪的愿望,以及对未能实现的饮酒登楼之约的感慨。这里的“遍地寻僧”可能是出于对佛教文化的向往,而“载酒共登楼”则是一种生活的情趣。

"为言惆怅嵩阳寺,明月高松应独游"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孤独感。嵩阳寺作为一处佛教圣地,诗人在这里感到的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寂寞,而“明月高松”则是自然界中最能引起人们共鸣的景象之一,诗人表达了即便是在这宁静而美好的夜晚,他也只能独自徘徊。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色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一种淡泊明志、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同时又不免有着对人间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孤独感的体察。

收录诗词(165)

司空曙(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此从《新唐书》),广平府(今河北省永年县。唐时广平府辖区为现在的广平县和永年县等。依《永年县志》记载,唐朝诗人,约唐代宗大历初前后在世。为人磊落有奇才,与李约为至交。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同时期作家有卢纶,钱起,韩翃等。他的诗多幽凄情调,间写乱后的心情。诗中常有好句,如后世传诵的“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像是不很着力,却是常人心中所有

  • 字:文初(《唐才子传》作文明
  • 籍贯:为今天的永年县)

相关古诗词

寄准上人

昨闻归旧寺,暂别欲经年。

樵客应同步,邻僧定伴禅。

后峰秋有雪,远涧夜鸣泉。

偶与支公论,人间自共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晚秋西省寄上李韩二舍人

昼漏传清唱,天恩禁旅秋。

雁亲承露掌,砧隔曝衣楼。

赐膳中人送,馀香侍女收。

仍闻劳上直,晚步凤池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望水

高楼晴见水,楚色霭相和。

野极空如练,天遥不辨波。

永无人迹到,时有鸟行过。

况是苍茫外,残阳照最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望商山路

南见青山道,依然去国时。

已甘长避地,谁料有还期。

雨霁残阳薄,人愁独望迟。

空残华发在,前事不堪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