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东溪北上谒诠

东溪先生才品高,当今作者推风骚。

读书万卷颇自得,兴来落笔生波涛。

波涛旦夕为霖去,洒向人间作膏雨。

万方草木一时春,六月南薰吹溽暑。

东林野老懒下床,朝来忽觉清风凉。

披衣起问风来处,闻说东溪正束装。

轻装结束何所有,奚背诗囊大如斗。

生平心血为谁倾,留与苍生作粮糗。

婴儿索乳饥待餐,民胞物与应相关。

漫将诗卷酬风月,换取经纶起痌瘝。

此身只合宰天下,区区百里胡为者。

至人出处不易知,小用大用无取舍。

良庖游刃恢有馀,割牛割鸡同批虚。

一朝利器在公手,盘根错节当何如。

先生行矣时未晚,抟风直上鹏程远。

早将名字列屏风,伫见文章推补衮。

朝来墨绶暮黄扉,黑头宰相遥相思。

不须更问东林老,期君努力为所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成鹫创作,名为《送刘东溪北上谒诠》。诗中以“东溪先生”为对象,描绘了其才华横溢、心系苍生的形象。

首句“东溪先生才品高”,直接点出主人公的非凡才华和高尚品德。接下来,“当今作者推风骚”进一步强调其在文坛的地位。通过“读书万卷颇自得,兴来落笔生波涛”两句,展现了东溪先生深厚的学识和挥洒自如的文采。随后,“波涛旦夕为霖去,洒向人间作膏雨”运用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他作品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如同甘霖滋润万物,带来生机与希望。

“万方草木一时春,六月南薰吹溽暑”描绘了东溪先生作品带来的精神洗礼,如同春风拂过大地,驱散炎热,给人以清凉之感。接着,“东林野老懒下床,朝来忽觉清风凉”通过对比,进一步突出东溪先生作品的影响力,即使在偏远之地也能感受到其带来的清新与宁静。

“披衣起问风来处,闻说东溪正束装”描绘了东溪先生即将启程的情景,而“轻装结束何所有,奚背诗囊大如斗”则展示了他虽行装简单,却携带着丰富的心血与智慧。最后,“生平心血为谁倾,留与苍生作粮糗”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厚情感,愿意将自己的智慧奉献给社会,如同粮食滋养生命。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不仅赞美了东溪先生的才华与品德,也寄托了对其未来事业的期待与祝福。诗中既有对个人成就的肯定,也有对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和社会责任的追求。

收录诗词(1733)

成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别钱塘姚洎韬

山僧欲向钱塘去,逢人便问钱塘路。

识得钱塘一个人,此心光向钱塘住。

钱塘人物能几何,红尘队里肩相摩。

尘中得有姚公子,一麟已足何须多。

公子今年二十九,身长七尺才八斗。

新诗出箧珠玉光,挥毫落纸龙蛇走。

曾从定远事戎轩,斑衣万里奉晨昏。

华顶莲花见开阖,蚕丛鸟道曾攀援。

将星一夜骑箕去,凄断天风下高树。

悲歌惊起广陵涛,壮心留得西征赋。

漫携书剑下江南,殊方何地可臂骖。

细柳将军新虎帐,东林野老破茅庵。

茅庵野老睡初熟,推出枕头舒两足。

结束腰包事远游,楖?横担行彳亍。

行彳亍,路多岐,欲去未去心先疑。

殷勤借问姚公子,前途夷险谁知之。

姚君大笑向予说,大道条条直如发。

老僧能去复能来,到处名山长薇蕨。

师行秋正深,来春我当发。

两人相遇莫相期,夜夜长天共明月。

形式: 古风

留别马卧仙

山僧出世还在世,从来不作安居计。

孤云野鹤自相于,三迁四徙无拘系。

去年结社铁城东,闭门不觉成老翁。

名山笑我不归去,缄书万里来秋风。

秋风吹冷那伽定,目送飞鸿发高兴。

竿木随身别旧林,林间好友劳相赠。

但言方外本无家,不用乘秋上海槎。

藕泉泉煮莲峰茗,留君差胜赵州茶。

殷勤多谢深存注,人非麋鹿难长聚。

断蓬宛转逐浮云,落花荏苒随飞絮。

我去参方君宦游,前途各各不相谋。

选官选佛从所好,输君一着看封侯。

形式: 古风

上中宿峡

鸡鸣点火爝枯竹,粝饭藜羹煮初熟。

稿师一饱催上船,船头见水不见天。

山高日出天未晓,水底观天见天小。

唤起同舟看远云,白衣苍狗何缤纷。

云开仰见山腰寺,古殿飞来居福地。

钟声鼓声通渺冥,聋者自聋听自听。

大呼唤转操舟汉,而辈登舟我登岸。

来程无几去程赊,中途见寺如见家。

我闻定心亭在最高处,登峰到顶休疑惧。

莫待归舟下峡时,顺水顺风留不住。

形式: 古风

初入丹霞与九译禅友夜话

耳边闻有丹霞山,如闻说食不得餐。

十年梦想如一日,无昼无夜无忙閒。

违时失候乃一出,力羸筋怯惭衰顽。

丹梯似天不可及,十步一息穷跻攀。

攀藤直上最高处,俯视万山如米聚。

山僧怪我来何迟,相逢道新不道故。

初来但觉此山高,岂知更有高高步。

请师暂洗脚板泥,上床默坐消尘虑。

明朝日出天宇清,突出孤峰待师住。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