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出郭见落日,别君临古津。
远程无野寺,宿处问何人。
原色不分路,锡声遥隔尘。
山阴到家节,犹及蕙兰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送安法师》,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对远行者的祝愿。
"出郭见落日,别君临古津。" 这两句设置了离别的情境,夕阳西下,朋友在古老的渡口告别,给人以深刻的离愁。
"远程无野寺,宿处问何人。" 表示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即使是在遥远的旅途中,也会想象对方可能会在某个孤独的地方过夜,从而询问他将宿于何方。
"原色不分路,锡声遥隔尘。" 描述的是荒野之上难以辨认路径,而铃声则穿越尘世的喧嚣,让人联想到行者孤独的心境和对远方声音的思念。
"山阴到家节,犹及蕙兰春。" 这两句透露出诗人虽然身处山阴,但心中仍旧记挂着那如兰花般清新的季节,这里的“家节”可能指的是安法师即将归往的地方或是某个特定的时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朋友离别情感的深切表达,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谊与惆怅的心境。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东南归路远,几日到乡中。
有寺山皆遍,无家水不通。
湖声莲叶雨,野气稻花风。
州县知名久,争邀与客同。
白首征西将,犹能射戟支。
元戎选部曲,军吏换旌旗。
逐虏招降远,开边旧垒移。
重收陇外地,应似汉家时。
旌旆过湘潭,幽奇得遍探。
莎城百越北,行路九疑南。
有地多生桂,无时不养蚕。
听歌疑似曲,风俗自相谙。
玉阳峰下学长生,玉洞仙中已有名。
独戴熊须冠暂出,唯将鹤尾扇同行。
炼成云母休炊爨,已得雷公当吏兵。
却到瑶坛上头宿,应闻空里步虚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