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翁行

塞翁少小垄上锄,塞翁老来能捕鱼。

鱼长如人水满眼,桑柘死尽生芙蕖。

汉家新堤广能筑,胡儿壮马休南牧。

北风卷却波浪声,祇放田车行轣辘。

形式: 古风

翻译

塞翁年轻时在田间劳作,年老后擅长捕鱼。
鱼儿长大得像人一般,池塘水满,桑树柘树凋零,菖蒲荷花新生。
汉朝的新堤修筑得又宽又高,胡人骑兵不要再到南方放牧。
北风吹过,波浪声消失,只听见田车轮子滚动的声音。

注释

塞翁:指边塞上的老人。
垄上:田地边。
锄:农具,锄头。
芙蕖:荷花的别称。
汉家:汉朝。
广能筑:广泛修建。
胡儿: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称呼。
休:停止。
南牧:南方放牧。
北风:寒冷的风。
田车:拉犁的农车。
轣辘:车轮滚动的声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边塞老翁一生的变迁,从年轻时在土墩上耕作,到年老时转而捕鱼。其中“鱼长如人水满眼”一句,生动地表达了老翁对生活的依恋和无奈,同时也隐含着对战争带来的伤害与哀愁的感慨。“桑柘死尽生芙蕖”则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通过植物的更迭反映出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化。接着,“汉家新堤广能筑,胡儿壮马休南牧”两句,展示了边塞地区的军事建设以及民族交融的情况,展现了一种边疆的稳定与和平。而“北风卷却波浪声,祇放田车行轣辘”则是对自然景象和农耕生活的描绘,通过北风的呼啸和波浪的声音,以及田车在泥地上行走的声音,形象地展现了边塞的秋冬景色以及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坚持劳作的情景。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与美丽,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国家边疆安全、民族和谐以及自然生态等多重主题的关注。通过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读者可以感受到边塞地区独有的历史沧桑和人文风貌。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感事

贱子昔在野,心哀此黔首。

丰年不饱食,水旱尚何有。

虽无剽盗起,万一且不久。

特愁吏之为,十室灾八九。

原田败粟麦,欲诉嗟无赇。

间关幸见省,笞扑随其后。

况是交冬春,老弱就僵仆。

州家闭仓庾,县吏鞭租负。

乡邻铢两徵,坐逮空南亩。

取赀官一毫,奸桀已云富。

彼昏方怡然,自谓民父母。

朅来佐荒郡,懔懔常惭疚。

昔之心所哀,今也执其咎。

乘田圣所勉,况乃余之陋。

内讼敢不勤,同忧在僚友。

形式: 古风

新花

老年少忻豫,况复病在床。

汲水置新花,取慰此流芳。

流芳秪须臾,我亦岂久长。

新花与故吾,已矣两可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蒙亭

隐者委所逢,在物无不足。

山林与城市,语道归一毂。

诗人论巨细,此指尚局束。

颇知区区者,自屏忍所欲。

孰识古之人,超然遗耳目。

岂于喧与静,趣舍有偏独。

命亭今何为,似乃畏惊俗。

至意不标揭,小名聊自属。

夏风檐楹寒,冬雪窗户燠。

春樊乱梅柳,秋径深松菊。

壶觞日笑傲,裙屣相追逐。

此乐已难言,持琴作新曲。

形式: 古风

解使事泊棠阴时三弟皆在京师二首(其二)

泊船棠阴下,滩水清且浅。

回首望孤城,浮云一何缅。

久留非吾意,欲去犹缱绻。

驰心故人侧,一望三四反。

萧萧东堂竹,异日留息偃。

无恩被南国,疑此行当剪。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