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兵部任畹郎中

常思剑浦越清尘,豆蔻花红十二春。

昆玉已成廊庙器,涧松犹是薜萝身。

虽同橘柚依南土,终愧魁罡近北辰。

好向昌时荐遗逸,莫教千古吊灵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常常怀念剑浦的清静,豆蔻花开映照十二个春天。
如同美玉已成国家栋梁,涧边松树依然保持着野生状态。
虽然我们都生长在南方,但心中始终感到与北方的星辰有差距。
希望在盛世推荐那些隐逸的人才,不要让后人长久地凭吊像屈原那样的英灵。

注释

剑浦:地名,可能指代某处清幽之地。
豆蔻:一种植物,此处比喻青春年华。
廊庙器:比喻国家的重要人才。
薜萝:藤蔓植物,象征未仕或隐居的生活。
橘柚:南方特产,象征南方。
魁罡:星宿名,象征北方或高位。
昌时:盛世,繁荣的时代。
遗逸:隐逸的人才,未被发现或重用的贤才。
灵均:屈原的字,这里借指忠诚而不得志的贤者。

鉴赏

此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理想的追求。

"常思剑浦越清尘,豆蔻花红十二春。"开篇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时常怀念那清澈如洗的剑浦,以及豆蔻花盛开的情景,这些都是对过去美好记忆的回味。而“十二春”则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积累。

"昆玉已成廊庙器,涧松犹是薜萝身。"诗人通过对昆玉(即美石)和涧松(溪边之松)的描写,展示了自然景物与人类文明的对比。昆玉被雕琢成廊庙中的器物,显示出人的智慧和创造力,而涧松依旧保持着其天然形态,体现了一种野性与自由。

"虽同橘柚依南土,终愧魁罡近北辰。"此处诗人以自身比喻为橘柚,虽然同样生长在南方的沃土之上,但心中却有着对北方星辰的向往和追求,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不满足和更高的志向。

"好向昌时荐遗逸,莫教千古吊灵均。"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希望在盛世之中能够推荐那些被世人忽视的贤才,同时告诫不要让后世仅仅是为了哀悼而记住某些人物,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人才的珍视和对历史评价的深刻理解。

总体来看,此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学功底,还透露了其深厚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176)

陈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 号:三教布衣
  • 籍贯: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
  • 生卒年:约公元812—约885年

相关古诗词

清源途中旅思

古木闽州道,驱羸落照间。

投村碍野水,问店隔荒山。

身事几时了,蓬飘何日闲。

看花滞南国,乡月十湾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渡浙江

适越一轻艘,凌兢截鹭涛。

曙光金海近,晴雪玉峰高。

静寇思投笔,伤时欲钓鳌。

壮心殊未展,登涉漫劳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湓城赠别

楚岸青枫树,长随送远心。

九江春水阔,三峡暮云深。

气调桓伊笛,才华蔡琰琴。

迢迢嫁湘汉,谁不重黄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登宝历寺阁

金碧高层世界空,凭蜺长啸八銮风。

横轩水壮蛟龙府,倚栋星开牛斗宫。

三楚故墟残景北,六朝荒苑断山东。

不堪怀古劳悲笑,安得鹏抟颢气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