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廿咏(其十三)墨池咏

昔人精篆素,尽妙许张芝。

草圣雄千古,芳名冠一时。

舒笺行鸟迹,研墨染鱼缁。

长想临池处,兴来聊咏诗。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古时候的大师精通篆书和素书,全都赞叹张芝的技艺高妙。
草书之圣千秋万代称雄,他的美名在当时无人能及。
他展开纸张书写如同鸟儿飞翔的痕迹,磨好墨汁如同鱼鳞般黝黑。
我常想象他在池边挥毫的场景,兴致来时我也来吟诗一首。

注释

昔人:古时候的人。
精篆素:精通篆书和素书,这里指书法。
许张芝:称赞张芝,张芝是东汉著名书法家,被誉为草圣。
草圣:草书之圣,指书法中草书的大师。
雄千古:千秋万代中称雄,意即名声流传久远。
芳名:美好的名声。
冠一时:在某个时期内最为杰出。
舒笺:展开纸张准备书写。
行鸟迹:书写的笔迹如同鸟儿飞翔的路径,形容书法灵动自然。
研墨:磨墨。
鱼缁:鱼鳞般的黑色,形容墨色深浓。
长想:常常想象。
临池:在水池边,典故出自张芝练字洗笔成墨池的故事。
兴来:兴趣或灵感来临。
聊咏诗:随意吟诗。

鉴赏

这首诗是对书法艺术的赞美之作。开篇两句“昔人精篆素,尽妙许张芝”颂扬了古代书法人如钟繇、王羲之等人的书艺,以“篆素”概括其书风之精妙,而将他们与汉朝的著名书法家许慎和晋朝的书圣王羲之相提并论,表明对这些古代书法大家的崇高评价。

接下来的两句“草圣雄千古,芳名冠一时”进一步肯定了这些书法家的成就,将他们尊为“草圣”,意味着在草书方面亦有极高的地位。同时,“芳名冠一时”则强调了这些书法家在当时的崇高声誉。

中间两句“舒笺行鸟迹,研墨染鱼缁”描绘了一幅书写场景。“舒笺行鸟迹”可能是形容笔触轻快自如,如同鸟儿在沙滩上留下的脚印;而“研墨染鱼缁”则形象地表达了对墨色的提炼和运用,以及字里行间渗透出的韵味。

末句“长想临池处,兴来聊咏诗”表明诗人在书法创作的同时,也融入了诗歌的意境,“临池”可能暗指书写之地,而“兴来聊咏诗”则展示出诗人在书法与诗歌之间游刃有余,自得其乐。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书法大家的崇拜,以及对书写过程和艺术成就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书法艺术的深厚情感和高度评价。

收录诗词(23)

敦煌人作品(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敦煌廿咏.题隐士咏

青溪逐水著渔樵,策杖褰衣屡蓦桥。

鸟坐春池双影近,人呼幽谷两声遥。

祥烟五色飞仙电,瑞草千丛间药苗。

河畔曲肱而取饮,嫌烦且弃树中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敦煌□□

万顷平田四畔沙,汉朝城垒属蕃家。

歌谣再复归唐国,道舞春风杨柳花。

仕女尚□天宝髻,水流依旧种桑麻。

雄军往往施鼙鼓,斗将徒劳猃狁誇。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望江南

莫攀我,攀我大心偏。

我是曲江临池柳,者人折折那人攀,恩爱一时间。

形式: 词牌: 忆江南

鹊踏枝

叵耐灵鹊多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

几度飞来活捉取。锁上金笼休共语。

比拟好心来送喜。谁知锁我在金笼里。

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

形式: 词牌: 蝶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