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袁昌州诗二首(其二)

客子叹途穷,此别异西东。

关山嗟坠叶,歧路悯征蓬。

别鹤声声远,愁云处处同。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翻译

异乡游子感叹前路艰难,此次离别后各奔东西。
感叹关山之间落叶飘零,同情歧路上的飞蓬无依。
离群的鹤鸣声声远去,愁绪如云弥漫各处相同。

注释

客子:异乡人,游子。
叹:感叹。
途穷:前路艰难,无路可走。
此别:这次离别。
异西东:比喻彼此分离,各奔东西。
关山:泛指重重山关。
嗟:叹息。
坠叶:落下的树叶,比喻衰败之景。
歧路:岔路口,引申为人生的选择或困境。
悯:同情。
征蓬:随风飘荡的蓬草,比喻漂泊不定的人。
别鹤:离群的鹤,比喻离别的伴侣或朋友。
声声远:声音渐渐远去。
愁云:象征忧愁的云彩。
处处同:到处都一样,表示愁绪普遍而浓厚。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离别之苦和对远方亲友深情思念的诗。开篇“客子叹途穷”两句,描绘了诗人作为旅途中的游子,对于道路的贫瘠与艰难感到叹息,同时也指出了这次离别与以往不同,是一次向西向东的长久分离。紧接着“关山嗟坠叶,歧路悯征蓬”两句,则通过关山和歧路的荒凉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旅途中凄清风光的感慨,以及对于行走在这条道路上时所遭遇的艰辛与孤独的怜悯。

“别鹤声声远”一句,以 鹤的叫声比喻离别的情感,声音越来越远,象征着情谊的渺茫和不易相守。最后,“愁云处处同”则通过云这一自然元素,表达了诗人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相同的忧愁和思念,这种情感如同随处可见的云朵一般普遍而深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借助象征性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对于友情和离别的深刻体验。

收录诗词(104)

江总(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出身高门,幼聪敏,有文才。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官至太常卿。张缵、王筠、刘之遴,乃一时高才学士,皆对雅相推重,与之为忘年友。侯景之乱后,避难会稽,流寓岭南,至陈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书侍郎。陈后主时,官至尚书令,故世称“江令”。任上“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陈书·传》)。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灭陈,入隋为上开府,后放回江南,去世于江都(今江苏扬州)

  • 字:总持
  • 生卒年:519~594

相关古诗词

别袁昌州诗二首(其一)

河梁望陇头,分手路悠悠。

徂年惊若电,别日欲成秋。

黄鹄飞飞远,青山去去愁。

不言云雨散,更似东西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应诏诗

绿桷朱帘金刻凤,彫梁绣柱玉蟠螭。

形式: 押[支]韵

折杨柳

万里音尘绝,千条杨柳结。

不悟倡园花,遥同羌岭雪。

春心自浩荡,春树聊攀折。

共此依依情,无奈年年别。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屑]韵

芳树

朝霞映日殊未妍,珊瑚照水定非鲜。

千叶芙蓉讵相似,百枝灯花复羞然。

暂欲寄根对沧海,大愿移华侧绮钱。

井上桃虫谁可杂,庭中桂蠹岂见怜。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