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其十九)再和

鸿雁未应到,可怪此番风。

木犀天气,何事爽逼夹衣重。

长记呼韩塞下,每向飞廉声里,占见马蹄东。

今且闭门睡,都不管山翁。李北平,班定远,魏云中。

纷纷成败,任取勋业纪南宫。

幸得明朝无雨,定是中宵有月,莫放酒尊空。

起舞弄庭叶,清影伴岩松。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翻译

大雁还没到达,为何这阵风如此强烈。
木犀花开的季节,不知何故让人感到寒意逼人,连夹衣都显得厚重。
长久记得在呼韩塞下,每当寒风吹过,都能预测到马蹄向东驰骋。
如今我只想关门睡觉,不再理会山翁的忧虑。李北平、班定远、魏云中,这些名字浮现在心头。
无数的成败,就让历史记载他们的功绩吧。
幸好明天没有雨,深夜必定会有明月,别让酒杯空着。
起身在庭院中舞动,清冷的月光下,只有岩松陪伴。

注释

鸿雁:大雁。
此番:这一次。
木犀:桂花。
爽逼:寒气逼人。
呼韩塞下:古代边关地名。
飞廉:古代的一种寒风。
马蹄东:马蹄向东奔驰。
山翁:隐居山林的老人。
李北平:可能指历史人物,此处代指功臣。
班定远:班超,古代名将。
魏云中:魏尚,古代名将。
勋业:功绩。
纪南宫:记录在朝廷的史册中。
明朝:明天。
中宵:半夜。
酒尊:酒杯。
起舞:起身舞蹈。
庭叶:庭院中的树叶。
岩松:岩石上的松树。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李曾伯的作品,名为《水调歌头·再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内心情感的抒发。

"鸿雁未应到,可怪此番风。木犀天气,何事爽逼夹衣重。"

这两句通过大雁的迟迟不至和寒冷的天气,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

"长记呼韩塞下,每向飞廉声里,占见马蹄东。"

这里则是诗人回忆往昔在边塞的生活,每当听到边塞的声音,就仿佛能看到士兵们行进的痕迹,这些都是对过往岁月的一种怀念。

"今且闭门睡,都不管山翁。李北平,班定远,魏云中。"

诗人表达了想要暂时摆脱世俗纷扰,闭门沉睡,不问外界事务的愿望,并提及历史人物,以此来强化自己内心的宁静。

"纷纷成败,任取勋业纪南宫。幸得明朝无雨,定是中宵有月,莫放酒尊空。"

这几句则是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以及希望在清朗无雨的夜晚,以明月为伴,不空耗美好时光。

"起舞弄庭叶,清影伴岩松。"

最后两句描绘了一幅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用舞蹈来赞美庭院中的落叶,以及在清澈的月光中与岩石松林为伴,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之美、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总体而言,这首《水调歌头》通过对春日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和个人生活的深切感悟。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其十二)甲辰中秋和傅山父韵

幻出广寒境,罗袜净无尘。

素娥风格分明,玉骨水为神。

手揽清光盈掬,眼看山河一色,阅尽古今人。

对影且长啸,一酌瓮头春。千万顷,琉璃色,楚天清。

庾楼袁舫何事,汩汩主和宾。

但见老蟾无恙,不管镜圆钩阙,寒暑任相更。

此夕幸无雨,何惜放颜醺。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庚申十六夜月简陈次贾

昨夜虽三五,宝鉴未纯全。

今宵既望,兔魄才是十分圆。

又得平滩系缆,冷浸玻璃千顷,表里一壶天。

扶惫蓬窗下,拼却夜深眠。想嫦娥,应笑我,鬓苍然。

平生修玩,犹记历历旧山川。

安得乘槎访斗,问讯广寒宫殿,怅未了尘缘。

愿赐长生药,换我骨为仙。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十七)幕府有和,再用韵

枣颊上秋色,朔漠寇南来。

斧螗锋猬棼集,腥雾扫难开。

细看眼前局面,惊落人间匕箸,砥柱者谁哉。

熊虎贾馀勇,狐兔等轻埃。炮雷轰,戈日耀,阵云排。

不图风定波息,谈笑静长淮。

休诧穿杨妙手,乘早闹蓝抽脚,谁拙又谁才。

束起楼兰剑,归钓子陵台。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一)暑中得雨

今岁渝州热,过似岭南州。

火流石铄如傲,尤更炽于秋。

竟日襟常沾汗,中夕箑无停手,几至欲焦头。

世岂乏凉境,老向此山囚。赖苍灵,怜赤子,起龙湫。

刹那顷耳,天瓢倾下足西畴。

荡涤两间炎酷,苏醒一番枯槁,民瘼庶其瘳。

清入诗脾里,一笑解吾忧。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尤]韵